伤害|小孩讲话咬字不清,伤害远比你想像时要大很多


伤害|小孩讲话咬字不清,伤害远比你想像时要大很多
文章插图
本文由|小七育儿专栏
前几天,有位妈妈在群里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这位妈妈说,自己3岁的宝宝很喜欢说话,小嘴巴总是嘟嘟囔囔说个不停,非常活泼可爱。
但美中不足的是,宝宝说话时发音吐字不太清晰,连家人也经常听不懂,得连蒙带猜才知道他在说什么。
妈妈想纠正孩子的发音,但家里人劝她说:“不能打击孩子学说话的积极性!顺其自然,孩子长大后自己慢慢就改过来了。”
她困惑地问我: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不该纠正孩子呢?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的态度都跟这位妈妈的家人一样,认为小孩子学说话吐字不清、发音不准没什么大不了,放任孩子一直用这种“低效”的方式跟人交流。
但事实上,孩子说话口齿不清,危害远比你想象中要大得多。
我在很多家幼儿园做访问活动时发现,一般说话不太流利、清晰的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互动时也会慢半拍,在社交关系中很容易处于弱势,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
另外我们知道,0-6岁正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而语言是刺激大脑神经突触增长发育的最重要方式。
孩子学习说话、组织词句的过程,也是大脑理解、思考和翻译的活动过程。宝宝说话口齿不清,不仅表达能力会比一般孩子弱,连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和抑制。
所以,孩子学说话时出现这些“小毛病”,家长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而是要对症下药,尽早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发音和表达习惯。
1
孩子说话口齿不清,原因是什么?
发音器官肌肉缺乏锻炼
育儿专家崔玉涛曾在节目中提到,孩子说话吐字不清,一个重要原因是面部肌肉发育不完善。
我们很多家长,孩子长到两三岁了,仍然让他吃太过精细、软烂的食物。长此以往,孩子的口腔和面部肌肉得不到锻炼、咀嚼能力越来越弱,不仅损害牙齿的健康,也会严重影响语言发音的清晰度。
家长的错误示范和影响
去年在我的早教课堂上,有一位2岁的小朋友宁宁,说话时经常混杂着很多让人听不懂的词语和发音。
原来,宁宁家里的语言环境很复杂,爷爷奶奶说山东话,爸爸说普通话,而妈妈说的是广东话。
小孩子辨别能力差,跟谁在一起就学谁说话,结果宁宁成了“三不像”,连一套完整的语言都说不清楚。
建议,在教孩子说话时,最好从小就以标准的普通话为主,同时少用“吃饭饭”、“喝水水”这种婴儿语和撒娇音跟孩子交流,避免给孩子造成困惑、养成不好的说话习惯。
语言能力与思维水平发展不平衡
0-6岁期间,孩子各项能力的发育发展并不总是同步和匹配的。
有些宝宝说话含糊、口齿不清,很可能是因为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能力的发展。
孩子脑子转得快,但掌握的词汇量少、嘴上说得慢,一着急就说不清楚话了。
那么,如何帮助宝宝改善语言学习和交流中的这些困扰呢?
建议家长们从身体肌肉训练、发音习惯培养两方面着手,逐步让宝宝拥有流利、清晰的表达能力。
2
训练口腔肌肉,练好发音硬功夫
孩子说话结巴、口齿不清,遇到这些问题,一定先带宝宝去正规医院作全面检查,排除耳、喉、舌、唇等发音器官的生理性影响因素。
如果不是病理性原因导致的发音问题,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让宝宝的身体做好发音学习和训练的准备。
培养良好的进食能力
我们要想发出清晰流畅的语音,离不开嘴唇、舌头、面部肌肉的参与和配合,而训练这些发音“硬件”协调度和力量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吃饭!
一般1岁半以后,宝宝食物的大小、稀稠、软硬程度就基本和成人保持一致了。
可以根据宝宝情况,添加花菜、肉类、骨头等不同性状的食物,帮孩子强化吮吸、咀嚼、吞咽能力。

伤害|小孩讲话咬字不清,伤害远比你想像时要大很多
文章插图
除了在吃上下功夫,还可以让宝宝尝试用鸭嘴杯、吸管杯、广口杯等不同的容器喝水,训练宝宝用舌头和面部肌肉来控制水的流量和流速。
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仔细观察记录宝宝说话的内容,你会发现他说不准、说不好的音节是存在一定规律的。
比如:n和l,k和g分不清楚;a和ang,in和ing说不出来等等。
根据孩子的发音弱项,试试用照镜子纠正口型、单音节发声训练等方式,帮宝宝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