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下对|鲁肃的《榻上对》是对?还是错?( 二 )


邺下对|鲁肃的《榻上对》是对?还是错?
文章插图
随着时局变化,曹操举兵南下,荆州之主刘琮毫不反抗、开城投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荆州。但要实现鲁肃的榻上对,位于长江中游的荆州就必须拿在手里,孙权才有称帝的本钱。鲁肃为了处理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决定将榻上对战略微调,主动拉拢寄寓荆州八年的刘备,组成同盟合力抗曹。虽说其时刘备被曹操一路追杀、落魄得很,但鲁肃看中刘备乃少数为世人所普遍肯定的英雄,再者刘备亦是坚定的反曹派,更别说他在荆州耕耘已久,对当地士族的号召力远胜孙权。果不其然,在鲁肃力主撮合、诸葛亮积极跟进下的孙刘联军,在周瑜的带领下于赤壁大破曹操,排除了孙权入主荆州的最大障碍。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诸葛亮要完成隆中对战略同样需要荆州,这使得原先有共同敌人的孙刘联盟出现了矛盾。作为发起人的鲁肃,决定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美其名是借荆州,实际上孙权借给刘备的只有荆州的南郡而已。更精确地说,孙权是将荆州的主导权暂时让予刘备。对鲁肃而言,此举不仅仅是让利给刘备,而是为江东竖起一道屏障。曹操虽败,但其实力之强大,光凭孙权单打独斗不足以抗衡,倒不如与刘备分进合击,使曹操无法集中火力应付。但是这又衍生出另一个疑虑,当刘备渐渐壮大时,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位盟友?周瑜原本想直接跳过刘备,直取巴蜀以实现榻上对,正准备要开始动作时却不幸病逝。后来刘备西取巴蜀,声势如日中天,逼得孙权不得不开始重新检视这个搞不清楚究竟是结盟,还是养大第二个敌人的关系,内部亦开始出现主战、主和两种声音。接替周瑜主导荆州问题的鲁肃,始终极力维护着信任基础日渐薄弱的孙刘联盟,或许鲁肃认为一旦与刘备决裂,得利的将会是坐山观虎斗的曹操。鲁肃费尽心思维系同盟,并用沟通斡旋的方式多次游说刘备,终于让刘备将荆州南部三郡归还给孙权,一度消弭了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只可惜鲁肃的坚持,在他去世后也随之消失。继任鲁肃的吕蒙是个百分之百的主战派,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奇袭荆州;后来接棒的陆逊,又在夷陵之战粉碎刘备欲夺回荆州的念头。随后刘备还认赔杀出与孙权讲和,如同宣告彻底放弃荆州。这样的结果,让鲁肃所坚持的主和论调显得十分尴尬。日后孙权称帝建立孙吴后,一方面赞扬鲁肃的先见之明,另一方面也暗酸他在处理荆州问题时的一味让步、委屈求全。孙权对鲁肃盖棺定论的评价,等同贴了个软弱乡愿的标签在他身上,而这也间接造成鲁肃在《三国演义》的形象与史实天差地远。
邺下对|鲁肃的《榻上对》是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