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让|如果光绪皇帝一直忍让慈禧,等到慈禧死后再变革的话能成功吗?( 二 )


文章插图
2. 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很大原因在于变法缺乏可行性,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谁主政,要想一步到位,短期内完成变法,都是难于登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传统强大的国家而言,政治制度的改革不仅仅意味着上层权力的重新分配,还意味着文化上的变迁与革命,对于延续两千年儒家文化,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变法的难度缺乏了解,只是凭借对西方制度半吊子的理解,就想撺掇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变法,无疑是一场闹剧。即便没有慈禧阻挠,失败也是不可避免。据后世考证,变法之前的康有为,对西方的了解十分有限,仅仅是依靠自己有限的阅读,就对西方制度高谈阔论,其知识量可能连今天的大学生都不如,如此这般,想要承担起变法图强的大任,恐怕远远不够!
忍让|如果光绪皇帝一直忍让慈禧,等到慈禧死后再变革的话能成功吗?
文章插图
3. 国内许多人习惯将中国与日本的变法相提并论,认为同属于中国文化圈的日本能够在短期内变法成功,进入一流强国行列,那么中国没有理不能成功,这种说法忽视了中日文化的异同性和改革的难度。不同于自给自足的中原文化,日本人天生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一旦意识到先进文化的优越性,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原有文化,转而投向新文化的怀抱。当年日本在白江口战役中失败后,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大量派遣使节入华学习,中原文化中先进的政治文明,让日本快速摆脱了奴隶社会的旧有束缚,顺利进入封建文明,奠定了此后1000年日本社会的政治文化,中日文化的渊源有相当一部分源于此时。到了近代,随着西洋文化的入侵,日本早早意识到传统东亚文化的衰落,于是毫不犹豫的开启了脱亚入欧的现代化之路,其转身之快、决心之坚都是抱残守缺的中华传统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两国文化看似相同,实则天渊之别。
忍让|如果光绪皇帝一直忍让慈禧,等到慈禧死后再变革的话能成功吗?
文章插图
4. 根植于小农经济的儒家文化在中国的生命力远超想象,其能够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文化中脱颖而出,被汉武帝选定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秩序与创造力从来都是相对的,创造意味着打破原有的束缚,而这无疑会破坏原有的秩序,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其束缚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至此后两千年,中国再未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盛世。要想从这样一个强大的思想禁锢中走出来,需要漫长的岁月和艰苦的蜕变,绝非一朝一夕一人一事所能改变,短期内,变革会被各种利益集团或个人阻挠,例如看中权力的慈禧、袁世凯之流,长期来说,变革会触及到传统文化的深处,引发整个民族的抵触和反弹,例如着力反对变法的大学士倭仁、后来的义和团运动等等,就可以看做是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入侵的一场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