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伐|从“武力征伐”到“消极防御”,明朝对蒙元作战思想逐渐演变( 二 )


征伐|从“武力征伐”到“消极防御”,明朝对蒙元作战思想逐渐演变
文章插图
明朝自从英宗正统之后,便逐渐走向衰败,宦官专权,政治腐败以及内部判断时有发生。在明朝的北部边境,瓦刺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控制着从新疆到辽东的广大地区,并屡次袭扰明朝辽东、宣府、大同等边镇。正统十四年,也先率军进攻大同。宦官王振欺骗英宗,仓促率五十万大军亲征,企图用声势压倒也先,侥幸取胜。军队出居庸关,还没有到大同,粮草已经损耗殆尽,再加上军心动摇,明军仓皇撤退,也先紧追不舍,最终在土木堡将明军包围,明军全军溃败,英宗被俘。土木堡之变后,明军虽然惨败,但是于谦的北京保卫战遏制住了瓦刺扩张的步伐,英宗之后,明朝的皇帝把荒废朝政玩出了新花样,宪宗沉迷于神仙佛老,不理朝政,武宗荒淫无度,志大才疏,明朝民不聊生,国力进一步衰弱。此时,蒙古的也先衰落,鞑靼重新崛起,在明朝河套地区大肆劫掠。明朝在财政、军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得已设置“九边”,筑造“边墙”,分段防御。所谓的边墙,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城,现存的万里长城大多是明长城。万里长城在现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在当时来看,越是耗尽人力财力修筑城墙,越容易丧失进攻防御的进取精神,最终将演变为完全依赖边墙和火器,进行消极防御。综上来看,明代对蒙元及其残余势力的作战,由明初的进攻,到仁宣时期的积极防御再到英宗以后的消极防御,折射了明朝统治集团矛盾的变化,而从军事角度来看,则是明朝始终没有建立起一支足够强大的骑兵部队,与北方游牧民族在塞外草原野战。明中叶以后,骑兵进一步衰落,不得不依靠“边墙”与火器进行消极防守,直到后来清兵入关,明朝上下依然没有能够与之抗衡的力量,最终导致了明帝国的灭亡。有趣的灵魂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