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把给日本赔款的一半给俄国,可转败为胜

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举国陷入震动,在我们旁边蛰伏了几千年的“学生”日本一下子成了我们最大的,也是最危险的敌人,震动归震动,但还是想解决的办法,张之洞就想出了一招,他电奏朝廷说:若以赂倭者转而赂俄,所失不及其半,即可转败为胜。
清朝|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把给日本赔款的一半给俄国,可转败为胜
文章插图
张之洞建议清朝应该和俄国签订密约,如果沙俄愿意帮助我们攻打日本,威胁日本放弃他们苛刻的条约,“即酌量划分新疆之地以酬之”,并且允许他们来华扩大贸易。如果英吉利愿意帮助清朝,清朝也可以给予他们同样的酬劳。不知道大家对于张之洞的这个建议怎么看,反正梁启超是对此大加批评,他感慨说当时所谓的这些外交家眼光和手段都不过如此,实在可叹。梁启超为什么反对张之洞的这个主意呢?他认为这其实就是在引狼入室,鼓励别的国家干涉中国的事务。借助欧洲人的力量来对抗日本,实在是昏招,因为欧洲的危险程度和居心并不亚于日本。
清朝|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把给日本赔款的一半给俄国,可转败为胜
文章插图
在《马关条约》签订6天之后,就发生了三国干涉还辽的事情,这看起来是成功借助欧洲的力量阻止了日本,但是欧洲国家之所以出头,完全是为了自己,他们不能容忍日本威胁他们的利益。他们接受了清朝的贿赂,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事情结束后,他们还成了清朝的恩人。梁启超感慨道:“俄人外交手段之巧,真不可思议”。
清朝|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把给日本赔款的一半给俄国,可转败为胜
文章插图
张之洞或者李鸿章的做法真的完全错误了吗?或许是的,但是最起码他们的这种观点在当时绝对不是少数,甚至我们可以说,他们的这种观点直接来源于魏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观点就是: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所谓“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就是让允许其他“蛮夷”来华,让列强陷入互相争斗,张之洞的建议的目的就是达成这种列强相争的局面,清朝便可以在其中辗转腾挪,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清朝|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把给日本赔款的一半给俄国,可转败为胜
文章插图
这两种方法都是近代中国面临大变局是思考出来的方向,二者虽然截然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无奈就是我们太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