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高仙芝与封常清合称帝国双璧,面对安禄山叛军,为何一败涂地?( 二 )


高仙芝|高仙芝与封常清合称帝国双璧,面对安禄山叛军,为何一败涂地?
文章插图
乌合之众对阵渔阳突骑叛军逼近洛阳时,封常清展现出了名将的素质。他没有死守无险可持的洛阳,而是主动出击,把守住洛阳以东一百里的武牢关。想凭天险来弥补兵力不足与兵员素质差的弱点。然而,令封常清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十几天前还是市井之徒,还是贩夫走卒,还是农民渔夫的部队,没有丝毫战斗力可言,即便凭持天险,但看到安禄山的威风凛凛的铁骑,基本都是掉头就跑。府兵制湮灭后,承平日久的中原百姓,早就不知道打仗是这么回事了。封常清在临刑前给玄宗的奏表中,将自己的兵称为“乌合之众、周南市人”,而安禄山的部队则是“渔阳突骑”。
高仙芝|高仙芝与封常清合称帝国双璧,面对安禄山叛军,为何一败涂地?
文章插图
史书中记载,封常清从武牢关败退后,再败葵园、三败上东门、四败都亭驿、五败宣仁门。虽然屡战屡败,惨不忍睹,但这种屡败后还能屡战的劲头,不正是名将的素质吗!从效果上,也最大程度迟滞了敌军的进攻。自从安禄山起兵以来,第一次遇到了麻烦。洛阳沦陷后,封常清率残部与高仙芝在陕郡汇合,两位老战友见面,感慨万千,准备一鼓作气,发动反击。但当封常清看到高仙芝手下的部队后,彻底泄气了,因为这些兵的模样和组成与自己的兵十分相似,不同的只是自己的兵是洛阳的乌合之众,而高仙芝的兵是长安的乌合之众。于是,二人放弃了反击的念头,定下退守潼关,拱卫长安的目的。从军事上来讲,这个战略是对头的,玄宗后来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从潼关到洛阳的五百里大好河山,便成为安禄山的囊中之物,这也成为二人被处斩的原因。虽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了惨败,但封高二将的的努力是对头的,并非因畏惧而逃命。作为军人,他们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无愧于“帝国双璧”的称号。(文:熊鱼自笑)
高仙芝|高仙芝与封常清合称帝国双璧,面对安禄山叛军,为何一败涂地?
文章插图
浅见拙识,以就正于方家。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