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归隐不出,拒绝复辟,浅谈清亡后,摄政王载沣决绝政治的原因!( 二 )


归隐|归隐不出,拒绝复辟,浅谈清亡后,摄政王载沣决绝政治的原因!
文章插图
二、汪兆铭的刺杀未遂事件历历在目,而宗室良弼的死更是让载沣失去了保大清、复辟大清的信心!宣统二年三月初七日(公元1910年4 月16日),因试图谋杀摄政王载沣而失败的革命党人汪兆铭被捕入狱。在等待清廷判决其命运期间,汪兆铭在狱中喊出了他这一生中最为灿烂的诗句。“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古体诗,很快在北京城中的士人学子、贩夫走卒中传唱,一种世上最柔弱无力的情感输出,却狠狠击中了人们的心房,其力量胜过千军万马。革命党人的视死如归,犹如一把利刃把大清国的那块早已腐朽不堪的遮羞布彻底剖开了,全部展现在国人的眼前。
归隐|归隐不出,拒绝复辟,浅谈清亡后,摄政王载沣决绝政治的原因!
文章插图
此时正谋求“预备立宪”以图王朝自救的摄政王载沣,为了向国人体现自己立宪的决心,以及新法《大清新刑律》的文明宽宏,新司法部门是不受皇权干扰的存在,故而最后赦免了汪兆铭的谋反死罪。犯罪已着手而因意外之障碍不遂者,为未遂犯。其不能生犯罪之 结果者,亦同。---《大清新刑律》第十七条加危害于皇帝缌麻以上之亲者,处死刑、无期徒 刑或一等有期徒刑。---《大清新刑律》第九十一条但是,载沣是放过了革命党人汪兆铭,但革命党人却没有放过清皇族宗亲!
归隐|归隐不出,拒绝复辟,浅谈清亡后,摄政王载沣决绝政治的原因!
文章插图
宣统三年十一月廿四日(公元1912年1月12日),良弼、溥伟、铁良等皇室宗亲成立了“宗社党”,反对南北议和、反对清帝逊位,企图通过联合宗室的力量来挽救催死挣扎的清王朝。宣统三年腊月初八(公元1912年1月26日),宗社党首领良弼遭遇革命党人的刺杀。这位在军中影响力仅次于袁世凯的八旗贵胄,留洋而归并掌握新式军队练制之法的皇室宗亲,在革命党和袁世凯的联合打击下,于被刺杀的两日后死去。良弼的死,也就意味着清王朝企图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谁也挽救不了大清灭亡的命运。既然在没有颁布退位诏书前都已经无法挽救大清,大清亡后又来选择复辟,载沣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完成这件不得人心的事。一旦真这么做了,那么等待他的也许是更残酷的暗杀。一个前朝皇帝的生父,妄想通过搅浑眼前的这摊池水达到复辟的目的,除非自己活得不耐烦了。这是载沣彻底归隐不出的直接原因。三、载沣在清朝最后三年的执政生涯中意识到,自己在政治博弈中根本没有破除一切阻碍自己拯救大清顽疾的魄力,还是停留在皇权大于一切的思维中无法自拔,从而失去了对皇室抱有同情的立宪派的有力支持!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年仅25岁的载沣以宣统帝生父的身份执掌大权,成为当时中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然而,在清王朝的最后三年中,身处政治旋涡中的载沣根本无力主改变现实的困局,也就是说他在和北洋袁世凯争夺清王朝的话语权中、和南方同盟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争夺对中国未来主导权等两场关键交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况且在这个对话语权争夺的过程中,载沣逐渐失去了立宪派(地方督抚、士绅、大资本家)的支持,这是因为他力主的“预备立宪”完全是一场骗局。宣统三年四月初十(公元1911年5月8日),清王朝公布了第一届具有民主性质的内阁成员名单,然而结果却让立宪派倍感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