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拿破仑称帝后亲自指挥的第一战,竟是一场靠脚走出来的跨时代胜利( 二 )


亲自|拿破仑称帝后亲自指挥的第一战,竟是一场靠脚走出来的跨时代胜利
文章插图
欧洲“排队枪毙战法”的演变因此对于欧洲当时的统帅来说,保存这些付出大量招募训练代价的士兵才符合国家的利益。相对于歼灭战,通过对峙、对敌人补给线、要塞进行打击这样的迂回攻击,达到压迫敌人投子认负是当时的主流战术思想。当时欧洲第一强军的统帅腓特烈大帝的一段话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战争最大的秘密,一位有才能的将军最出色的杰作,在于使他的敌人饿死,饥饿比英勇作战更能耗尽人的活力,不必冒战斗的危险就能获取成功。”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拘泥于要塞攻防,军需供给而动作迟缓的有限战争时代,因为拿破仑的出现而被拉入到了了长距离机动、大会战歼灭敌军主力的无限战争时代。支撑起拿破仑实现这种划时代变化的条件是法国大革命以后带来的全新军事体制:全面的征兵制充实了兵源,而因为兵源得到了保障,军队统帅更乐于放弃要塞的攻防主动寻求会战机会,这样同时也减少了供需的压力。
亲自|拿破仑称帝后亲自指挥的第一战,竟是一场靠脚走出来的跨时代胜利
文章插图
法国大革命起点攻占巴士底狱1805年8月26日,拿破仑将征英大军改组为“大军团”,并下达进军命令。9月2日,原本因为渡海作战准备分布在法国西海岸的“大军团”共20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286门野战炮总计17.6万人的部队开始向600公里外莱茵河沿岸做战略机动。据考证,法军在行军过程中队形较为松散,其行军速度约为每分钟85-90步,偶尔在紧急情况下采用每分钟120步的冲锋步伐。在那个道路系统并不完善,依靠马车牛车运送辎重的时代,拿破仑的军队战胜了作战对象临时变更而引起的准备不足,恶劣天气导致的糟糕路况等困难,将原本需要40多天走完的行程在20多天内完成。接近二十万的大军在横向距离近200公里的扇面展开最长达800多公里的战略机动,这是拿破仑之前任何一个欧洲名将都未曾实现甚至想象的壮举。截止9月底,法军已全线渡过莱茵河,开始向奥军做攻击性进军,由于此前拿破仑习惯于将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做为与奥军决战的战场,而其本人对于意大利北部地理人文的了解也远甚于多瑙河上游河谷地区,加之法国在外交策略上暗示了意大利区域的战争威胁,使得奥地利方面相信拿破仑仍然会选择通过波河河谷进攻维也纳,因此奥地利也将重点布防的区域放在了北意大利,由老练的查理大公坐镇,而年轻缺乏经验的费迪南大公则与马克将军率领6万人驻防多瑙河河谷,等待与俄军的汇合。
亲自|拿破仑称帝后亲自指挥的第一战,竟是一场靠脚走出来的跨时代胜利
文章插图
10月6日,法军贝尔纳多特部、马尔蒙部强渡多瑙河,重创奥军右翼及前来增援的部队,苏尔特部、拉纳部则依靠着缪拉强势的骑兵冲击突破了奥军在多瑙河的防线,并在右岸建立了阵地,通过在东北和南面两个方向对奥军马克部进行了纵深迂回,切断了奥军退却的道路。由于拿破仑超前于时代的战略机动,法军到达战场的时间比奥地利方面预计的提早了一个月,幻想着俄奥汇合的奥地利人被神兵天降的法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10月14日法军在内伊部的配合下完成了对乌尔姆区域奥地利军团的包围,10月20日,突围不能的奥军在总参谋长马克的率领下下法军投降。与此同时,拿破仑没有放松对胜利的追逐,缪拉的骑兵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他协同拉纳所部首先包围并击溃了逃向纳德林根的2万奥军,然后又在纽伦堡附近击败了费迪南德大公的残部,年轻的大公仅以身免。整个乌尔姆战役,法军成功扫荡了多瑙河上游区域,彻底击溃了奥地利在多瑙河河谷的部队。奥军损失5万余人,丢失了200多门大炮以及90面军旗,几乎所有高阶军官悉数被俘。伴随着乌尔姆大捷而来的还有一个奠定拿破仑时期英法实力走向的消息,英国海军史上数一数二的名将纳尔逊带领着英国皇家舰队击败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取得了特拉法加海战的胜利。自此之后,拿破仑再也没有机会在海上挑战英国人的霸权。同时,库图佐夫的俄军前锋已经抵达奥地利的因河,查理大公的部队也开始从马塞纳的纠缠中抽身,开始撤向奥地利本土。为了扭转不利的形势,拿破仑要求缪拉的骑兵突破俄军仓促组织的防线,抢占维也纳,切断孤军深入的库图佐夫与国内的交通线,并同时调派诸军对萨尔茨堡、莱奥本、因斯布鲁克进军,切断俄军与在北意大利的查理大公部的联系。库图佐夫库图佐夫在观察了整个战事的走向后,意识到自己尴尬的处境。他做出了最明智的举动,俄军放弃了仓促布防的因河防线,迅速向北撤退,希望与沙皇统率的俄军进行汇合。一路上,库图佐夫炸毁了多瑙河上的所有桥梁,甚至在边撤边打的过程通过伏击差点歼灭法军的一个师。可以说库图佐夫在其后卫国战争中所执行的战术思路“坚壁清野,焦土撤退”在1805年的多瑙河就已经展现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