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历史上唯一没有亡于内乱的朝代居然是宋朝!因为百姓有“出路”
文章插图
王朝兴亡,过客缤纷,而究其覆亡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亡于内乱,二是亡于外患。所谓亡于内乱,就是王朝内部出了问题,要么是基层民众造反,要么是统治集团高层篡权。所谓亡于外患,就是王朝被外部打击所颠覆。自秦迄清,主要王朝之中,秦、西汉、东汉、隋、唐、元、明、清之覆灭,都是亡于内乱。唯独宋朝,二度倾覆,皆缘外患——北宋亡于金朝之手,南宋亡于元朝铁骑。
文章插图
宋朝立国的320年间,不是没有昏君奸臣,也不是没有民众造反。那么,历代王朝,为何唯独宋朝没有亡于内乱?语其大者,盖在于宋朝比较好地为内部臣民解决好了两条“路”。哪两条“路”?“出路”与“活路”是也。王朝的属下臣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能力有追求的精英分子,再一类是养家糊口的普通百姓。对于精英,应该给他们“出路”;对于百姓,应该给他们“活路”。“出路”表现为精英分子的上升通道。古代社会,以官为尊。我国历史上,官员选拔办法,不外三种:基于血缘的宗法制、基于推荐的察举制、基于考试的科举制。
文章插图
从公平竞争的角度看,科举制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科举制起源于隋、定型于唐、成熟于宋。宋朝对科举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实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每次科举考试,要经过乡试、省试、殿试三个步骤。只有殿试合格,才算中进士,才有资格做官。这个办法,形式上是把人才选拔的权力直接抓到了皇帝手上,深层次的作用是打破了私人利益集团的垄断。二是取消“良贱”之别。自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士、农谓之“良民”,工、商堕为“贱业”。隋唐搞科举,工商子弟是靠边站的。宋朝打破出身限制,不管父祖职业、家境穷富、年龄大小,只要没犯过罪,都可以报名应试。三是“锁院”、“糊名”、“誊录”。所谓“锁院”,就是任命考官后,要立即隔离,让人们无法找关系、走后门。所谓“糊名”,就是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所谓“誊录”,就是由专人把考生的答卷另外誊抄一份,考官只能评审誊抄稿,见不到原件。此外,政府还为边远地区的贫穷考生提供食宿等。这些制度,使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特别是中高级官员的主渠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比较有效地扩大了优秀人才的选拔面,保证了选拔机制的公平性,为社会底层的精英人士打开了向社会上层晋升的通道,形成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风气,很有利于激励人才,维护社会稳定。“活路”表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如果以春秋战国为起点,则此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经历了一条“双峰曲线”——西汉时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三国两晋南北朝因连年战乱陷于低谷,唐特别是宋达到第二个高峰、且超过了西汉,明清再次衰退。在此经济基础上,宋朝的文化、科技也跃上巅峰,四大发明中的三项(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诞生于宋。经济、文化发展,百姓生活改善的根源,在于随着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土地这个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财富载体,并不像此前那样过分集滞于权贵集团手中,“千年田换八百主”。与财富占有的较快速变动相应的,必然是社会阶层垂直流动的加快。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社会要和谐稳定、一个政权要长治久安,都必须解决好社会成员的“出路”和“活路”问题。其中的某一条“路”堵了,社会就不安定。两条“路”都堵了,政权必然土崩瓦解。
- 历史上最悲惨皇妃:6岁入宫,17岁怀孕,18岁因分娩迟活活被饿死
- 武状元比文状元差在哪,为何在历史上没存在感?
- 唯一不被西方认可的中国王朝,已延续471年,国号是中国人代名词
- 明朝|凭什么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刚烈的王朝, 来看这些皇帝的表现便知
- 此人名叫金介屎,朝鲜历史上的四大妖女之一,名字十分耐人寻味
- 俯首称臣|历史唯一一位奴隶皇帝,称遇刘邦就俯首称臣,甘愿做他的走狗!
- 宋朝唯一世袭9代的姓氏,家族威震西北300年,功绩超过杨家将
- 【北洋海军历史上的今天】李鸿章按照国际惯例,提出了停战要求
- 【北洋海军历史上的今天】李鸿章及随行人员抵达日本马关
- 唯一出自西北野战军系统的开国大将,许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