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做着春秋大梦的战国霸主,轻率放弃灭秦机会,行天子仪制成为笑柄

齐魏桂陵之战、襄陵之战及秦魏河西之战后,天下和平了九年(公元前350年至342年),在战乱频仍的先秦时代,很少有过如此平静的九年,不信你可以去翻史书。这难得的平静,很难说没有孙膑位盖世名将的功劳,如果当时也有诺贝尔和平奖的话,他至少应该得个提名。当然,这份平静是不可能保持很久的,野心勃勃的魏惠王,怎么可能自甘寂寞?公元前344年,魏惠王招集了宋、卫、鲁等十二个小国会盟,合谋攻秦,想以此一战立威,重振大魏雄风。总体说来,惠王的战略还是对头的,秦国当时正在变法的关键时刻,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升级为强国,这时候打它是最好的,因为变法实质上就是要削弱贵族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垄断,然而在面临外敌入侵甚至亡国危险的情况下,国家又必需贵族阶层的效忠以稳定政局,因而变法自然就得流产;况且秦国自穆公后就长期孤立于山东各国之外,吞并秦国并不会引起其他大国太多的反对。真若如此,也许日后统一天下的就不是秦了。所以秦孝公听说后,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赶紧命令国内所有战士,全都到城墙尚箭垛口后面准备战斗,另外还招了一批死士随时准备拼命!
秦国|做着春秋大梦的战国霸主,轻率放弃灭秦机会,行天子仪制成为笑柄
文章插图
敌人越恐惧,就说明战略越正确。魏惠王这多好的一步棋啊,可惜,秦国大良造商鞅是不会让他得逞的,作为一个曾多年待在大梁渴求功名的士子,商鞅可是太了解魏惠王了。面对此等危急情况,商鞅当然也可以像赵国那样求齐楚来个“围魏救秦”,但齐楚即便出兵,也必然是在魏损兵折将与秦接近危亡之时,以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商鞅想了个更好的办法,直接跑去忽悠好大喜功的魏惠王道:“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然今大王之所从十二诸侯,皆宋卫等小国,此不足以王天下也。且魏攻秦犹如以牛刀宰鸡,名不扬,威不显。大王不如先行王服(使用王的仪仗),然后观齐楚之变,谁不归顺,则以兵加之,如此则威加海内,王业可成也。”魏惠王一听非常高兴,商鞅这么说,等于代表秦国支持魏国称王,如果谁反对,秦则必须履行义务出兵助魏国王霸天下,这远比带一群小国打秦国划算多了!而且魏王已经老了,再不称王就要老死了,能在有生之年得此至高荣耀,也算是美事一桩。
秦国|做着春秋大梦的战国霸主,轻率放弃灭秦机会,行天子仪制成为笑柄
文章插图
图:孟子就曾表示“(魏惠王)望之不似人君真是蠢到家了。谁都知道当时天下只有周天子一个王,而华夏诸侯目前都还只是称侯(我们书中称齐威王魏惠王为王,那是他们后来称的王。)从前虽然有些蛮夷称王,但他们是蛮夷,我泱泱华夏也不爱跟他们计较,。可魏惠王乃毕公高(周文王十五子)的嫡系,是正宗的华夏诸侯,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第一个称王?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偷尝禁果当然很爽,但这其实等于将自己架在了火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