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略|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执政记略:连杀6位辅政大臣,3次挫败谋反阴谋( 三 )
文章插图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萧宝卷过于年轻了,所以在某些时刻,他不得不对辅政大臣有所退让,而他的退让必然会造成辅政大臣的得寸进尺。这样一来二去,矛盾是无法避免的。而一旦矛盾无法避免,某位辅政大臣必然不是皇帝的对手,他们只能联合起来对抗皇帝。这种情形,不禁令我想起刘裕去世后,徐羡之等辅政大臣与少帝刘义符的矛盾激化,最终火并了刘义符。火并刘义符之后,徐羡之等人才开始商榷,到底应该立谁当皇帝呢?这种做法,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暴露得淋漓尽致,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立刘义隆为帝。结果也不出意料,他们被刘义隆挨个地收拾了。萧鸾留下的这六位辅政大臣,大概是吸取了徐羡之等人的教训,所以在他们还未火并萧宝卷的时候,就开始考虑让谁当皇帝了,避免事后慌乱。帝失德浸彰,祏议废帝,立江夏王宝玄。祏弟祀亦以少主难保,劝祏立遥光。坦之时居母丧,起复为领军将军,谓祏曰:“明帝立,已非次,天下至今不服。若复为此,恐四主瓦解,我期不敢言耳。”遂还宅行丧。——《资治通鉴》·齐纪八可问题是:立谁当皇帝,本就是一件很难达成共识的事情,因为六位辅政大臣的利益点是不一致的。此时的他们还未能控制局势,就开始考虑控制局势之后应该如何。结果自然也不出意料,他们都被萧宝卷用快打慢的方式挨个收拾了。江氏兄弟最先被杀,随后是萧遥光,接下来是萧坦之,再后来是刘暄,最后是徐孝嗣。六位辅政大臣全部出局,整个过程耗时不过三个多月。如果这六位辅政大臣本着先办事后想对策的方案来行事,我估计萧宝卷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六位辅政大臣同时发难,萧宝卷根本无法抵挡。
文章插图
在这一轮争斗中,虽然以萧宝卷的胜利而告终,但也标志着齐明帝萧鸾设计的权力格局彻底破裂。萧宝卷与六位辅政大臣之间的争斗,实际上只是萧鸾一系的内讧,因为这六位辅政大臣是萧鸾任命的,其中四位与萧鸾有亲属关系(江祏和江祀是萧鸾的表兄弟,刘暄是萧鸾的小舅子,萧遥光是萧鸾的侄子),可见萧鸾认为这些人都是可以依靠的。但随着六位辅政大臣的出局,萧鸾一系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此时的萧宝卷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继续任用自己的亲信。可他的那些亲信,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在整个国家都是排不上号的。在这种背景下,野心家们开始蠢蠢欲动。最先动手的是江州刺史陈显达,他率军一鼓作气打到都城之下,最后还是兵败身亡了。闻帝屡诛大臣,传云当遣兵袭江州,十一月,丙辰,显达举兵于寻阳,令长史庾弘远等与朝贵书,数帝罪恶,云“欲奉建安王为主,须京尘一静,西迎大驾。”——《资治通鉴》·齐纪八随后动手的是豫州刺史斐叔业也,他在局面不利时选择投降北魏,南齐因此丢失了淮南。建康人传叔业叛者不已,芬之惧,复奔寿阳,叔业遂遣芬之及兄女婿杜陵韦伯昕奉表降魏。——《资治通鉴》·齐纪九萧宝卷命平西将军崔慧景收复淮南,崔慧景却与萧宝玄联合叛变,直接打到了皇城之外,这件事我们之前说过。在平定崔慧景叛乱的过程中,萧懿立有大功,他们兄弟九人,有三人位高权重,分别是萧懿(尚书令)、萧衍(雍州刺史)和萧畅(卫尉)。崔慧景死,懿为尚书令。有弟九人:敷、衍、畅、融、宏、伟、秀、憺、恢。懿以元勋居朝右,畅为卫尉,掌管籥。——《资治通鉴》·齐纪九面对这种局面,萧宝卷有些为难。按理说,萧懿立有大功,应该重赏。可萧懿兄弟的权力实在太大,如果不加以控制,萧宝卷以后就别想睡个安稳觉了。再加上萧鸾临终前曾嘱托过萧宝卷:“做事不可在人后”,所以萧宝卷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了萧懿。帝然之,徐曜甫知之,密具舟江渚,劝懿西奔襄阳。懿曰:“自古皆有死,岂有叛走尚书令邪!”——《资治通鉴》·齐纪九
- 最特殊的两个朝代齐和梁!他们的建立者都姓萧,出身却截然不同!
- 南梁|南齐的皇帝姓萧,南梁的皇帝也姓萧,这两个朝代到底有啥关联?
- 南齐的皇帝姓萧,南梁的皇帝也姓萧,这两个朝代到底有啥关联?
- 皇帝|南齐皇帝萧宝卷:爱到痴狂,把自己贬低为奴的奇葩皇帝
- 建立的齐|南北朝有一个南齐和北齐,谁的实力更强呢
- 明明|明明是同族,萧衍为何非要推翻南齐,另起炉灶建立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