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丞相制|评胡惟庸案,人心势力权谋背后,三万人的死祭与至高无上者的诞生

胡惟庸不过朱元璋扶植起来弱化刘伯温棋子,作用达到自然该去死。李善长不过某事不周看客,最后时刻选择失误丢掉自己性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朱元璋杀胡李,意在废除丞相制度。
废除丞相制|评胡惟庸案,人心势力权谋背后,三万人的死祭与至高无上者的诞生
文章插图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朱元璋杀胡李,意在废除丞相制度。(皇权和相权制衡是中国历史主流)他们二人造反与否,不在他们做过什么,而在朱元璋想做什么,朱元璋最终目的其实不是胡惟庸,不是李善长,不是刘伯温,这三都是背锅的,他的目的是废除丞相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让皇权至高无上,仅此而已。那么胡惟庸案的该从何说起,这就要从刘伯温和胡惟庸的丞相之争说起。这场争斗,最终胜利者是谁,明面上看是胡惟庸。那么胡惟庸比刘伯温强吗,懂历史的都知道,他们层次不同。那么胡惟庸是怎么胜利的就值得推敲了。这件事胡惟庸没弄明白,所以他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胡惟庸不明白自己为何胜利,就是他最大的认知差。归根结底,不过是在这丞相之争中,朱元璋在胡惟庸身后,仅此而已。作为上位者的朱元璋,对手下两大集团内斗是心知肚明的,他之所以没出来调解,无非是因为,坐山观虎斗才是是最符合他利益的事情,斗的越凶越好。越凶他朱元璋地位就越巩固。
废除丞相制|评胡惟庸案,人心势力权谋背后,三万人的死祭与至高无上者的诞生
文章插图
越凶他朱元璋地位就越巩固。(他们的争斗不过是明面)而作为斗争的两方,胡惟庸和刘伯温其实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群利益集团在背后。刘伯温是传统士大夫阶层和地主知识分子阶层的代言人,胡惟庸则代表的是朱元璋起家的淮西集团将领利益。朱元璋选择胡惟庸,不是他很强,反而因为他比刘伯温弱,能力弱的人,威胁就小,这就是胡惟庸胜利的关键。而且淮西集团看上去势力庞大,其实阶级根本并没有地主阶级代言人刘伯温强,反而还更弱小。这也是关键点之一。三方博弈情况下,扶持弱小,对抗强敌,这就是朱元璋的选择。因此,朱元璋才让胡惟庸成最后的胜利者,而愚蠢或者说小聪明的胡惟庸并不了解这一点。在彻底打垮刘伯温后,变得越发猖狂,贪污受贿,排除异己,最后居然敢挑战朱元璋权威,干出截留奏章,官员升降,处决犯人,等等他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作死了。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却毫无作为,甚至故意放纵他如此。
废除丞相制|评胡惟庸案,人心势力权谋背后,三万人的死祭与至高无上者的诞生
文章插图
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却毫无作为,甚至故意放纵他如此。(做裁判的朱元璋需要他们内斗)就定有深意,朱元璋何许人也,一个权力欲极强,控制欲极强,在血火中奋战出来的人,会容忍这样的挑衅吗?那么这一切其实就是个阴谋!阴谋是什么,在不同事件中会有不同解释,在这次胡惟庸事件中,就是“欲擒故纵”,就是“捧杀”。“上帝欲使其毁灭,必先使其疯狂”如果不让他彻底疯狂,如何才能彻底毁灭。他越疯狂,证明朱元璋做的选择越对。那么他的阴谋到底针对谁,需要如此委屈自己,不过因为这个对手很强大,这个对手,不是一群人,不是利益集团,而是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而是皇权与相权的争锋制衡,这是一人敌天下的事情,容不得他不慎重。朱元璋当皇帝后,其实就看丞相制度很不爽,天下是我打的,你个文官凭什么过来分权,简直岂有此理!?可是贸然废除,又不可取,民意不可取,官意也不可取,无论大臣百姓都认为丞相必不可少。要废除,必须要有充分理由,理由从何而来,就看胡惟庸呗。于是他就无所作为,只是用阴暗的眼睛在背后悄悄看着胡惟庸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