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明十三陵中,为什么会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明十三陵,是在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开始的,然后明朝的各个皇帝(除了明代宗朱祁钰)皆葬在这里,这里因为一共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的帝王,所以被人们命名为明朝十三陵。一般十三陵中埋葬的大多是帝王,妃子以及继承了大统的直系皇室成员,所以说一些旁门偏支的皇族压根是进不去的。然而,在这样一个帝王级陵墓群中有一座太监的陵墓,这名太监,就是陪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王承恩。
崇祯皇帝|明十三陵中,为什么会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文章插图
很多人对宦官有一个误解,那就是只要是宦官便都称为是太监,这种观点和称呼大多是错误的,因为太监这个宦官等级是一个较高的等级,只有是在宫中混了很久,且具有一定威望的大宦官才会被称呼为“太监”。毫无疑问的是王承恩便是这样的一个宦官。
崇祯皇帝|明十三陵中,为什么会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文章插图
王承恩是在崇祯皇帝时期的宦官,因为魏忠贤的倒台,其被作为宦官集团的替代平而被迅速发展起来。宦官这个词我们在明朝的历史中是最常听见的名词,因为其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使得宦官、文官和皇帝成为了明朝的三大政治集团,但如果要准确的来说明朝有三个阶层,但却只有两个集团,那就是皇权和文官的对立,而宦官是和皇权相同的联盟,所以直接并入捍卫皇权的序列中,所有如果您想要读懂明朝的政治,就一定要知道皇帝、宦官以及文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之间的权力是怎么分割的。所以说宦官只不过是皇帝的家奴,是为了捍卫皇权所产生的畸形产物。但历史上的魏忠贤便有了很多的争议,有人说:“魏忠贤正试图挣脱和皇权的关系,想要将宦权单独出来成为大明朝的又一巨头,不再受皇帝摆布。”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魏忠贤之所以会在明朝为所欲为还是因为天启皇帝的放纵,而其对于崇祯皇帝的阻拦就更加可笑,因为宦权在皇权面前就好比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影子。
崇祯皇帝|明十三陵中,为什么会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文章插图
在说完了宦官的权力后,大家就应该懂得了宦官在明朝政治、历史中的重要性。而王承恩之所以能够入埋到明朝十三陵,那是因为其忠贞侍主的性格所致。话说在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后,崇祯皇帝在看到这些匪徒在进入京城后的所作所为,心里是很痛心的,因为这大明的基业在他手里破了,这大明二百多年将近三百年的基业就这么被一群流民所攻破了,在他的心中有不甘心,有悔恨,也有委屈。于是再这样的一个时候,这个皇帝,这个年轻的皇帝慢慢来到了煤山,而此时此刻跟随在其身边的没有了往日的大臣,没有了往日的亲信,所有的只剩下这个叫做王承恩的太监了。在这个国破山河的时候,崇祯皇帝选择了自杀,选择了用自己的姓名来保护住天下的苍生。在看到自己的主子自杀后,这个有情有义的太监很是难过,(我在之前说过宦权是皇权的附属品,这就好像宦权是皇权的影子一样,当实体额定参照消失了,宦权也就消失了),所以其在看到自己的主子就这么死去后,他的心里即使也有万般的不舍,万般的悔恨,也不得不随着他的主子就这么去了。最后王承恩在煤山和崇祯一同自杀身亡,一起殉了国,一起去见了朱家和往日司礼监的列祖列宗、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