嚎啕大哭|一支孤军驻守边疆50年,派兵汇报:祖国四镇犹在,在场人嚎啕大哭

公元757年,杜甫困在长安,眼见曾经的大唐不夜城笼罩在战乱的阴霾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安史之乱下,盛唐的破败景象。安禄山的叛军在攻城拔寨,勤王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抽调而来,中原大陆的战火整整持续了八年之久。
这把火,烧毁了无数人的家庭,也烧毁了整个唐朝的前途与未来,曾经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走上了由盛转衰的道路。有道是乱世出英雄,身处乱世之外的郭昕,却在这场战火之后,青史留名,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传奇。
流淌在血液里的忠诚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霍去病北伐匈奴的佳话流传至今,霍去病在汉朝史书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王朝的鼎盛离不开明君的治理,同样也离不开威名赫赫的将军镇守,西汉如此,而大唐王朝亦是如此。
卫国公李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辽西郡公薛礼“ 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中兴第一,再造唐朝”第一功臣李光弼。而今天的主角郭昕,其叔父汾阳王郭子仪更是在安史之乱中居功至伟,史书有云“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郭子仪之父郭敬之官至太尉,同样是一朝名将。郭昕便是生在这样一个军事世家,骑马射箭、熟读兵书不在话下。受到家族的影响,为国尽忠在长辈的以身作则之下深深融入了郭昕的血液之中。

嚎啕大哭|一支孤军驻守边疆50年,派兵汇报:祖国四镇犹在,在场人嚎啕大哭
文章插图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60年,安禄山的叛军声势浩大,正值用人之际,郭昕却在此刻领命奔赴西域镇压吐蕃之乱。或许是叔父郭子仪的暗中操作,巡抚安西的郭昕像是避开了战火连天的中原。但任谁也想不到,此次西行,竟是一段传奇的开始。
在介绍之前,有必要看清当时大唐的局势。中原地区不必多言,安禄山搅得整个唐朝人心惶惶。而对西域,唐朝向来重视,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都有重兵把守,保卫着河西走廊不被虎视眈眈的吐蕃所侵扰。
郭昕与李元忠互为犄角,但吐蕃仍旧久攻不下,虽如此,但西域总得来说在郭昕的镇守下更加平衡。好景不长,中原大陆在安禄山史明思大军铁蹄践踏下,唐王朝的守军显得不堪一击,唐玄宗落魄地逃离长安南下四川。
【 嚎啕大哭|一支孤军驻守边疆50年,派兵汇报:祖国四镇犹在,在场人嚎啕大哭】原本镇守西域的军队被大量调往中原勤王,西域的平衡也随之被打破,趁着大唐王朝内乱不止,吐蕃又开始在西域起势,整个西域只剩下郭昕与李元忠在誓死抵抗,即使兵粮短缺。

嚎啕大哭|一支孤军驻守边疆50年,派兵汇报:祖国四镇犹在,在场人嚎啕大哭
文章插图
郭昕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断了,不再会有粮食补给,不再会有援兵,也不会再有中央的文书在大漠上奔驰。安史之乱下的唐朝,再也没有办法顾及这个西部边陲之地了。投降、放弃、割据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