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刘备托孤诸葛亮,孙策托孤张昭,为什么同等条件张昭强过诸葛亮?( 二 )


托孤|刘备托孤诸葛亮,孙策托孤张昭,为什么同等条件张昭强过诸葛亮?
文章插图
孙权但是,在这里我们有一个问题,既然是相同的外部环境,相同的场景,一样的托孤。可从结果来看出现的差异极为巨大,明显可以看出来,张昭的托孤效果要远强过诸葛亮。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差别呢?三、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我认为造成这样巨大的差异,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张昭和诸葛亮的威望和能力的差距。张昭的孙策时的老人,孙策将一切文武的事物都托付给张昭,张昭以自己的才能品行,赢得了孙策君臣的信任敬重。这样,张昭尽心辅佐孙权,没有人胆敢提出异议。这样就保证了东吴的统治集团的团结稳定,保证了人事的安全更替。而诸葛亮在刘备的时代,主要的才能发挥在行政上,在军队中的威望不高。为了提高诸葛亮的威望,刘备做了一系列的烘托,但是效果不明显。在行政和军队里一直有对诸葛亮的反对意见,这个矛盾终诸葛亮一世也没有解决。为了政策的推行,诸葛亮不得不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
托孤|刘备托孤诸葛亮,孙策托孤张昭,为什么同等条件张昭强过诸葛亮?
文章插图
诸葛亮第二、张昭和诸葛亮的行事作风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张昭对孙权的辅佐一直都是站在臣子的立场上,从来没有逾越臣子之道。在东吴集团内部,张昭也没有采取大权独揽的做法。孙策临死前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张昭也没有把周瑜排除出决策圈,而是让孙权询问周瑜的意见。张昭这种公正无私的态度,赢得了东吴上下的敬重。而诸葛亮则是以自己的幕府为主,所有政事皆由己出。刘备在死前规定了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可诸葛亮为了大权独揽,根本就不理睬李严的任命,直接将他排除到决策圈之外,最后流放了李严。第三、张昭和诸葛亮对待君父的态度不同。张昭虽然有着巨大的威望,但是,张昭还是把所有问题的决策权都交给孙权,并不自己独断专行。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记载,看到张昭的行事作风。象是赤壁之战,支援公孙渊等。张昭对待孙权如同严父对待自己亲爱的孩子,一旦孙权做错事情,立刻不留情面的予以劝谏。在处理问题上,尽抒己见,甚至有时候会争到孙权拔出宝剑的地步。但是,张昭从来不越过孙权来替他做主。这样,就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了孙权的才干,提高了孙权的威信。使得孙权一步步成长为一代雄主。
托孤|刘备托孤诸葛亮,孙策托孤张昭,为什么同等条件张昭强过诸葛亮?
文章插图
张昭谏议而诸葛亮则是对所有的事情都要插手,而且处理方式简单,可以说根本不顾刘禅的脸面。刘备死前,下诏让刘禅事诸葛亮如父。这个时候刘禅已经十九岁了,不是三岁的小孩子。而诸葛亮的《出师表》我们可以看看,根本就是把刘禅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而且平时大事小情都处理自丞相幕府。最可笑的是刘琰一个迹似私通的事情,竟然将刘琰斩首,让刘禅颜面何地?这样对待刘禅,根本不给刘禅学习成长的机会,就是个聪明人也会变成傻子。最后诸葛亮死了,也把继承人规定好,根本就不给刘禅亲政的机会。如果真如刘备所说,刘禅是个傻子,干脆废了他,另立新君得了,何必非要立一个什么事都不管的“扶不起的刘阿斗”呢?第四、对待自己能力的正视。张昭虽然文武全才,但是他对自己能力有着正确的认识。在重大的战役上,他主动交于能力强过他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从来不对战役指挥指手画脚,干涉自己职责以外的事情。当孙权能够独立,就主动交出权力,让贤回家,不贪图名利。而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多人都已经看出诸葛亮在军事指挥上的短板,可他却不承认,死握军权,一意孤行。既不能善用现有的将领,又提拔不出新的将领。最后虽然主观意愿是好的,但无法完成他的目标。只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