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由刘邦手腕与项羽之仁,论霸王的双面人生与历史上的“仁”字解读( 二 )
文章插图
可惜刘邦这个流氓不这样想啊,家人一回来,把柄一没有,就立即毁约攻打楚军。这又是项羽“妇人之仁”典型发作导致的失算。难怪项伯这吃里爬外的家伙说:“为天下者不顾家。”由此可见,这项伯看人的精准,他明白,项羽拿家人性命威胁刘邦,毫无效果的根源。刘邦本身就不是一个珍惜家人的人,要不也不会为了车跑快点,几次亲手把子女推下车。但是刘邦这样的不为家,不是不为小家而是为了大家,这个大家就是天下,他的目的也是一统天下,在这个目标下,他的行事就高出项羽不少。刘邦进长安,在萧何规劝下施行,“约法三章”安抚百姓,得天下后,也懂得以黄老之术“与民休息”。这绝不是他爱百姓胜过爱子女,而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反观项羽对待百姓的残暴,无疑是高下立判。儒家精髓,在“礼”和“仁”。“礼”是制度构架,而“仁”是精神内核,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为,礼是法家的变种,而仁才是儒家的内核。
文章插图
(仁义礼信为儒家四字真言,其实都有讲究)如会错意,糊里糊涂光讲“仁爱”,这事情就会变质,项羽错误不在“仁”,他有他的“妇人之仁,他的错在于,并没有把“仁”这种思维还有行动转化为政治上的优势。究其根源,不过是没有明白与政治需要中”仁“这个字的内涵而已。最后项羽也因为自己对”仁“字的误读,还有自己的妇人之仁,落得自刎乌江“天亡我也”的下场。其实这并不是孤列,而是在历史中不断轮回出现的事情!证据吗也很明显,开国君主往往对第二代接班人都很看不上,而英明君主的接班人大多数也都比较懦弱。原因除了遗传和生长环境因素外,还有教育影响,马上得天下君主,为表示自己不是马上治天下,往往请很多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还小吗,当然是先生教什么就学什么,这一学就学出鬼啦,教着教着,就被教坏了,一个个都成为所谓的仁人君子,妇人之仁。只有上一辈的皇帝知道,天下究竟是怎么来的,该怎么治理。所谓的“仁”,是用来看的,要是真信啦,就完蛋啦。眼见儿子居然被教傻了,当然看不惯,于是历史上不断发生老皇帝不喜欢太子的事情。比如:嬴政看不惯扶苏,刘邦受不了刘盈,原因就在此。最后总结就是:缺乏约束机制情况下,社会安定赖于统治者治国理念,推行“仁政”就实际利益而言,无疑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这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让步,因为这一政策让百姓得到好处多些。所以项羽的妇人之仁,最根本的错误,是项羽不明白所谓“仁”的核心内涵,而已为仁只不过是行动中的外在表现,仁应该作为一种治国手段,但是也仅仅是手段而已。当真了你就输了,于是当真的项羽输了,当手段的刘邦赢了。然后历史也无数次证明,做手段的仁才是赢家。
- 刘邦|戚夫人年轻貌美,独得刘邦专宠多年,最后为何下场那么惨
- 项羽|项羽刚死,刘邦就杀了他的恩人,史学家:换来汉朝400年天下
- 刘邦|此人曾背叛刘邦, 汉朝建立后却得封侯, 并得善终
- 俯首称臣|历史唯一一位奴隶皇帝,称遇刘邦就俯首称臣,甘愿做他的走狗!
- 刘邦|项羽武力强大,为什么会败给刘邦韩信的解释是这样的!
- 唐·李白|6首哲理诗词:心中有花开,人生春常在
- 刘邦|刘邦成了皇帝,他父亲要对其下跪,刘邦想了个办法,流传千年!
- 刘邦称帝后,为了避免父亲下跪,想出一招,后世沿用两千年
- 马岱|读三国之马岱,出其不意,才是最爽的人生
- 葡萄牙发现两封信,揭开大明亡国原因:朱由检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