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张献忠养子在明清的不同待遇:十万精兵封公爵,数百残卒却封亲王
17世纪中期,清朝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明朝取而代之,清朝以数十万满洲军队能够击败拥有数百万军队的明朝,绝非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八旗军队虽然善战,但是数量上毕竟是劣势,要想击败数百万的明军绝非易事。所以,清朝取代明朝离不开政治上的因素,明末清初时期的几位清朝领导者拥有者宽阔的胸襟和政治智慧。明朝降臣是清朝击败明朝和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重要力量,前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三顺王,中期有洪承畴、吴三桂等明朝重臣,清朝入关之后投降清朝的明朝臣子更是数不胜数,清朝在此时对待这些降臣降将的态度都十分大度,也笼络了不少持有观望态度的文臣武将,导致胜利的天平最终倾向于清朝。另一方面,也说明明朝在争取人才方面和清朝存在着较大的战略差距,这从对待张献忠养子孙可望的态度即可看出端倪。
文章插图
洪承畴孙可望是张献忠四大养子之首,能文能武,是治世的能手,1646年底张献忠在四川战死之后,孙可望率领大西军余部进入云南,经过孙可望等人的治理,将云南建成了大西军休养生息的后方基地。在壮大之后,孙可望等人审时度势,决定联合南明永历朝共同抗清,为此孙可望于1649年向明朝请封秦王。而所谓请封,也不过是向永历朝廷要一个名分而已,此时的孙可望手握十万精锐大西兵,都曾经是张献忠麾下能征善战的老部队,而此时的永历朝不过是一个拥有广西和广东一隅之地的小朝廷,孙可望之所以要想永历皇帝请封,不过是想利用朝廷的封爵压自己另外几个兄弟——李定国、刘文秀一头,好提高自己在大西军中的权威。
文章插图
孙可望剧照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助力,只需要一张圣旨、一个空头王爵就能够为朝廷带来十万精兵,永历朝的朝臣们却像中了邪一样拼命“拒绝”。首先,一些大臣依然抱着阶级观念,认为“可望贼也,不可以封”,“金堡以祖制无异姓封王例,力争不可”。另外一些朝臣则希望借封爵的机会来离间大西军中的孙可望和李定国、刘文秀等人,他们建议封孙可望为郡王,而李、刘二人为公爵。就这样争论了几个月,还没有定论,最终孙可望派来的使者坚持不下去了,为了回去复命,建议永历朝廷封孙可望为公爵,李、刘二人为侯爵,永历帝终于同意,下令封孙可望为景国公。一个公爵当然不能满足孙可望,要知道孙可望在张献忠称帝之时便已经称王,此时自己手握重兵,占据云贵两地,俨然一方诸侯,一个区区公爵,孙可望肯定不放在眼里。最终,兜兜转转,各种狗血剧情之后,孙可望自封秦王(其实是因为永历朝官员造假,给了孙可望假圣旨,孙可望在既成事实下不得不自称秦王)。但是八年之后,孙可望只剩下数百残兵败将,清朝却将其封为亲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前文提到,大西军虽然以孙可望为首,但是在孙可望之后还有李定国、刘文秀等人,尤以李定国更加著名,他是一员名将,在联合永历朝廷抗清之后杀死两位清朝亲王,让天下震动,甚至让顺治皇帝动了迁都回关外的念头。而李定国的不断立功,让小肚鸡肠的孙可望起了嫉妒之心,便处处为难李定国。而且,随着孙可望势力的增大,他也渐渐不将永历帝放在眼里,甚至想取而代之,而李定国则对永历帝忠心不二,最终,孙可望和李定国这对曾经的兄弟发生了内讧。
- 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爆发时李渊在做什么还在和妃子嬉闹!李建成本可以活
- 周世宗:仅在位6年,为何被视为“五代第一明君”,堪比秦皇汉武
- 武状元比文状元差在哪,为何在历史上没存在感?
- 贵族|唐朝最后一个贵族有多牛宰相想娶五姓女,科举制度只为压制他们
- 周立波不幸染病在京逝世,把一生积蓄捐献国家,妻子瞬间泣不成声!
- 蜀汉|刘禅离世后,司马炎故意放了3件陪葬品,专家:每件都在挖苦嘲讽
- 两个小国挤在一个岛上,东边国家宛如天堂,西边国家却深陷地狱
- 末代格格在秦城服刑9年,丈夫在等待中发疯:姐姐川岛芳子害了我
- 李世民指挥打仗什么水平?他的套路实在太深!
- 正说大龄皇后刘娥: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二婚女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