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人情”有多重要?跟管仲学学如何读破小人心
春秋首霸齐桓公,曹操也很佩服,写《短歌行》赞道:“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有关齐桓公的丰功伟绩,看官也尽知道,不再啰嗦。
文章插图
今天要说的是,成就这么一番霸业,齐桓公本身雄才大略,至少是个明白人。知人善任,他能用仇人管仲为相,几十年很上进,很努力,五霸之首,来得并不容易。
虽说是个明白人,但“明白”也分等级,为他所用的管仲是一个“明白”等级更高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不仅智商高,管仲对于人情世故的观察力也远远高于桓公。
【 诸葛亮|“人情”有多重要?跟管仲学学如何读破小人心】对于这一点,桓公自己也清楚,要不也不能称管仲为“仲父”,这是一种极尊崇的叫法,相当于“以父事之”,言外之意此人仅次于自己的父亲。如姜尚姜子牙被周武王呼为“尚父”,范增被项羽称为“亚父”,丞相诸葛亮也被后主刘禅称为“相父”。
文章插图
说到诸葛亮,他常“自比于管仲乐毅”,诸葛亮是什么人?但管仲是他的偶像。后人对管仲的评价是“圣人之师”,很恰当。唐代军神李靖也是心悦诚服:“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查天时地利,安能迩忽?”
好,对管仲有了初步了解,我们来说正题。
据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记载:桓公四十一年,即公元前645年,管仲重病,估计大去之日不远了。桓公趁着他还清醒,赶紧来请教一些人事问题,首先最迫切的一个就是:“如果仲父您不幸走了,群臣中谁可以代您为相?”
文章插图
通达世事的管仲此时并不托大,更不僭越,游刃有余地化解了这个很敏感的话题:“知臣莫如君。”
于是,桓公只能自己提出人选来一一请教:“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此人绝不可用。”这里有一个惨绝人寰的背景典故叫“烹子献糜”。
有一次桓公也是闲磨牙,说了一句戏言:“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不能不说是件憾事。”这易牙本是个顶级的厨子,把桓公的话暗记在心。后来他专门做了一道午膳,桓公喝到一鼎肉汤鲜嫩无比,问:“此系何肉?”易牙就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他这么做只是为祈愿国君身体安泰。一听这个,桓公心里还是很不舒服,可又被易牙如此杀子献君的忠心所感动,爱君王胜过爱自己的儿子,易牙也是一片赤诚之心呀。
- 诸葛亮究竟得了什么怪病?七星阵也无法续命,病名听着很耳熟
- 周世宗:仅在位6年,为何被视为“五代第一明君”,堪比秦皇汉武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奉劝养花新手,用这4样“肥料”,要早点学会甄别”针对目标“
- 想让铁线莲变成“巨无霸”,就要未雨绸缪,否则一场空
- 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 罗贯中|三国隐居的“第一人”,诸葛亮都要求见,罗贯中却不爱提及
- 庞统|蜀国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庞统临死前说句话,诸葛亮听后想归隐!
- 蜀国|诸葛亮天资聪颖,为何儿子却昏庸无能?诸葛瞻临终幡然醒悟
- 谋士|蜀国有个谋士,若不是死得早,估计三国都没诸葛亮啥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