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甲午战败后,慈禧派大臣到日本求和,伊藤博文:没有李鸿章免谈!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 —— 培根
不止是李鸿章自认为是外交小能手,提出很多外交理念,比如“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简单来说,就是在列强环伺的局面里,尽量不与外国列强发生冲突,而是尽可能的加快自身发展。
比较讽刺的是,在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时,李鸿章经常是列强点名签约的对象,这可把老李坑坏了。
在甲午战争中,旅顺失守的时候,慈禧太后担心日军进一步攻打京城,因此便派人秘密向日本求和,并且在1895年1月14日正式委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
按理来说,外交阵容还算是可以,让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看到来的大臣里面没有李鸿章,直接下令驱逐了此二人,并且明确向清政府表示想要和谈可以,但是必须以恭亲王或者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

战败|甲午战败后,慈禧派大臣到日本求和,伊藤博文:没有李鸿章免谈!
文章插图
至于为什么点名要让李鸿章来和谈?
伊藤博文应该是认为,李鸿章是清廷中最有影响力的大臣,他曾经评价李鸿章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应该说,伊藤博文是受过李鸿章的刺激的,在北洋海军建成的时候,李鸿章曾率领北洋舰队多次到日本耀武扬威,尤其是在1891年,北洋舰队去的就是马关。
在甲午战败后,点名李鸿章前来签约,其目的不可谓不诛心啊!
除了伊藤博文的赞美外,美国人曾经评价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战败|甲午战败后,慈禧派大臣到日本求和,伊藤博文:没有李鸿章免谈!
文章插图
那么,李鸿章在中日《马关条约》外,都签订了哪些条约呢?
根据收集的资料显示,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条约,清一色的都是不平等的条约。
比如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
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中法新约》;
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
1896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1896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月《中俄密约》;
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战败|甲午战败后,慈禧派大臣到日本求和,伊藤博文:没有李鸿章免谈!
文章插图
基本涵盖了李鸿章上位以来清政府二十多年的对外不平等条约,围绕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庚子事变,主要签订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