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历史上最高明的两大“阳谋”,明知是坑还跳得大义凛然,至今无解

回顾中国的历史,有很多统治者为了开疆拓土,或者是巩固皇位,都做出了相应的“阴谋、阳谋”以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而“阳谋”无疑更光明正大一些,手段也更高明一些。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历史上最高明的两大“阳谋”,明知是坑还跳得大义凛然,至今无解。第一阳谋:围魏救赵熟悉三十六计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围魏救赵”这一计,而这一计就是典型的“阳谋”,让你明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也不得不顺着别人的意思去做,整个事件的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状态,让对方牵着鼻子走。让我们来“温习”一遍事件的经过。公元前354年,处于战国七国争霸时期,各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当时的格局是,魏国由于赵国攻占了自己的城池“中山”而心生怨恨,便举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这时的赵王慌了神,急忙请求齐国发兵援助,并允诺将攻占的中山赠与齐国。
魏国|历史上最高明的两大“阳谋”,明知是坑还跳得大义凛然,至今无解
文章插图
魏国的军师庞涓与齐国的军师孙膑两人是死对头,孙膑当年就是被庞涓嫉妒其才,用计陷害而被魏王坎去双足,想让他从此变为废人,但没想到被齐国使者发现其才能,偷偷地带回齐国而受到重用。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当齐国接到赵国的救援请求后,孙膑便想出一计:不直接去援助赵国,而是去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说,此时魏国的精锐尽出攻打赵国,都城空虚,攻打大梁,魏国必然回来救援,这时在半路伏击,必胜,同时也解救了赵国之围。
魏国|历史上最高明的两大“阳谋”,明知是坑还跳得大义凛然,至今无解
文章插图
《史记》记载: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此计得到齐王的允许,之后一切便按计划进行,最后庞涓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没有任何退路,以自刎谢世,孙膑也算是报了断足之仇了。可以看出围魏救赵是一个精彩绝伦的用兵之计,它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从事物的根本上解决问题,完全牵制对方走,而且没有半点差池,不得不称之为“阳谋”。
魏国|历史上最高明的两大“阳谋”,明知是坑还跳得大义凛然,至今无解
文章插图
第二阳谋: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将士们把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立他为皇帝,也就是传于世人“黄袍加身”的由来,后来他率领大军开疆拓土建立宋朝。当时局稳定下来后,赵匡胤居安思危,一直在总结之前皇权更迭频繁、战乱纷起的原因。要知道北宋建立之前是五代十国的局面,七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五个朝代、十多个国家,赵匡胤担心自己建立的宋室江山也会面临这种情况,便苦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