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韩信军事奇迹的背后,站着一位鲜为人知的天才,不是李左车( 二 )
文章插图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领曹参攻打魏王豹。《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遬军东张,大破之。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击魏王於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取平阳,得魏王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灭魏之后,曹参与韩信攻赵,史书有“大破之,斩夏说”、“戚将军出走,追斩之”等记载,再一次立功无数,赵国被打垮之后,刘邦任命曹参为赵国相国。打垮赵国之后,曹参与韩信攻齐,击败齐国军队,与此同时项羽派遣龙且率领的二十万援齐大军,也被韩信、曹参在潍水之战中击败,曹参“斩龙且,虏其将军周兰”,俘虏了齐国国王等,最终平定了齐国。战后叙功,曹参以“凡下二国(魏与齐),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的战绩,被刘邦列为“开汉第二功”,萧何是“开汉第一功”。作为韩信副将,曹参虽然没有表现出惊人的智谋,但作用却不可缺少,没有曹参清扫残敌,稳定后方,保障后勤,韩信很难在前线放心杀敌。
文章插图
问题在于:我们综合评价曹参时,究竟该称之为天才,还是称之为可靠的工具人?韩信军事奇迹的背后,缺少了曹参究竟行不行?历史上的曹参,一直是刘邦与韩信的副手,真正独立指挥大战的次数较少,因此被很多人认为不能独当一面,故而历史评价不高。但以汉朝之后曹参的表现来看,韩信缺少了曹参,可能还真不太行。刘邦称帝之后,将长子刘肥封于齐地,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国。当时,齐国有70余城,是最大最重要的诸侯国。曹参担任齐国相国时,了解齐国情况,发现万物凋敝百业待兴,于是审时度势,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了无为而治,九年之后齐国百姓安居乐业,齐人称他为贤相。刘邦临终之前,安排曹参接任萧何,之后曹参萧规曹随,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一切都不作改变,然后自己整天喝酒,于是不仅群臣不理解,连汉惠帝困惑不已,还曾当面责怪相国不治理国事。其实,曹参并非不治理国家,而是顺应形势的无为而治,大乱之后必须要休养生息,加之刘邦、萧何制定的法令已经完善明确,还为何要去折腾呢?一旦折腾,反而可能让事情更糟糕。汉朝无为而治思想,实际起源于曹参,而中国历史上真正无为而治并取得惊人成效的,只有曹参一人。除了曹参无为治国之外,汉初前几位皇帝也继承无为而治思想,70年没有什么变化,尤其是文景之治,让汉朝富裕了起来,国库粮食成堆,串钱的绳子都烂掉了,为汉武帝北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可见,曹参看似是一个善于承前的人,但并非无原则地承前,其前提条件是服从真理。所以,当汉惠帝质疑他无所事事时,曹参敢于指出问题所在,坚持真理。更为重要的是,能顺应时代要求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并让汉朝执行70余年不变,曹参水平又怎么可能差?
- 韩信|吕后赏赐食物给张良吃,众人羡慕,他却对儿子说:给我准备后事吧
- 刘邦|项羽武力强大,为什么会败给刘邦韩信的解释是这样的!
- 林彪为人到底如何?萧克将军晚年评价:军事还行,却非十全将才
- 公孙|司马懿伐公孙渊平定辽东:三国末期最经典的一场军事远征!
- 伯温|刘伯温智比诸葛亮,才比萧何张良,可结局却是那么地悲凉!
- 余数|韩信点兵背后的数学故事
- 野马|这种来自于“天上”的特殊动物, 造就了中国军事实力最强的时代
- 中国古代战神和军事天才之一孙膑,从被人陷害致残到最终闻名天下
- 宋仁宗在位42年劳神的事,不是国事和军事,只是寻常家事
- 妇人之仁|力能扛鼎的项羽为何失败?韩信八个字说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