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49年长江炮战,三野用上百门火炮击退英军,为何伤亡却比对方大
49年渡江战役发起前,第三野战军炮兵部队怒轰长江上的4艘英国军舰,逼迫对方打出白旗并最终退出长江流域,毫无疑问我军取得了炮战胜利。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三野在此战中付出的伤亡代价其实是高于英国海军的:英军整个过程中只伤亡144人(含一位舰长),三野则损失252人(含一名团长),炮战时火力占优的是我军,最后获胜的也是我军,为何伤亡却比对方更大呢?这似乎有些不符合军事逻辑,我们来了解一下。
文章插图
首先需要说明:一场战斗是否取得胜利,原则上不是先看谁付出的伤亡小,而是看战斗目的是否达成。三野炮兵(主要是23军炮兵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一部)将敌人四艘军舰击伤,其中紫石英号搁浅,7月才逃出长江,我军成功将英国舰队驱逐出后来的大部队渡江区域,没有给接下来的重要军事行动造成障碍。显然战斗目的完全达成了,再加上英国远东舰队紫石英号上打出的白旗,是很明确的信号,就战斗结果而言,毫无疑问取胜的是三野部队。
文章插图
之所以炮战过程中解放军损兵更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首日炮战中,23军步兵隐蔽在堤坝之后,这些部队分布密集,等待渡江作战,并未参与炮兵对紫石英号的炮轰。但是海军舰艇作战时,往往第一轮齐射之后,根据弹着点的偏离情况再进行校正射击。就是之前的齐射过程中,紫石英号主炮炮弹没有准确射向三野的炮兵阵地,而是先打到了堤坝后的三野步兵密集区,造成我军第202团指战员的大量伤亡,这其中就包括主力团长邓若波同志,令人十分痛惜。
【 炮兵|49年长江炮战,三野用上百门火炮击退英军,为何伤亡却比对方大】
第二点原因。海军舰炮对阵近岸炮兵,不管双方口径、数量对比情况如何,舰炮在一定程度上都占据优势,那就是作战单位自身的机动能力。其实49年长江炮战,第三野战军为了给渡江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和掩护,在北岸事发地附近准备了上百门火炮,数量上完全压制了英国远东舰队。英舰4艘加在一起,火炮数量才不过数十门,无法抗衡三野。在火炮口径上,英舰倒是略有优势,尤其是后来赶到的伦敦号巡洋舰,具备203毫米火炮,而三野最大口径的榴弹炮刚刚达到105毫米,其余多为75毫米山野炮。尽管我军炮兵有隐蔽阵地,但多次发炮后,射击位置早已暴露,遭到英舰准确还击也不能自如移动阵地,基本上是死靶,因此炮兵损失较大;与此同时,英舰却可以在长江长不断机动游弋,从而降低我军的命中率。所以尽管三野取得了炮战胜利,伤亡却比敌人多出100多人。
- 潘长江情人曝惊天内幕 太吓人!
- 吴三桂兵马是清朝2倍,已收复南方,还饮马长江,最终为何失败?
- 老照片 1949年的缅甸 虔诚的佛教信徒
- 1949年他还是解放军旅长,6年后超越所有师长,成开国中将
- 起义|1949年,这位集团军总司令率部起义,8年后为何又选择绝食自杀?
- 1949年,蒋介石除了带走黄金与文物外,还带走了三个价值更高的人
- 1949年,傅作义率部下起义,却放走了两位高级将领
- 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是属牛的!
- 潘长江|一种“隔辈传”是潘长江,女儿成功避开父亲,外孙却遗传个十成十
- 潘长江|潘长江事件再度恶化,女儿潘阳也卷入其中,潘长江终于忍无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