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甲午功过李鸿章:一腔热忱保大清,却用错方法导致自己身败名裂

作为清朝晚期的名臣,李鸿章的一直是充满着争议,从早年的一个刀笔小吏参加围剿太平天国和捻军运动,与恩师曾国藩决裂成立淮军,再其后更是一手操办起洋务运动,积极和列强展开外交通商,到了晚年成立北洋,作为北洋大臣的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重臣。
然而伴随他一路高升的还有对他的争议话题,有人说他的洋务运动是表面功夫,拯救不了大清,有人说大肆敛财,借着搞海军将钱放进自己的钱包。而无论哪种,都是源于中日转折点甲午海战,可以说那一场仗赢了,李鸿章可以作为中兴名臣,输了他之前的一切自救都是的徒劳,甚至成为保守派等人逼他下台的话柄。
那么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如何呢?

方法|甲午功过李鸿章:一腔热忱保大清,却用错方法导致自己身败名裂
文章插图
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
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
从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清朝就开始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而李鸿章在这场运动中无疑是一个带动者和忠实的执行者。特别是在海防和建设海军这个领域上,他是最早提出海防建设思想并创建北洋海军的人,可以说李鸿章是近代海军创始人也不为过。
从台湾事件之后李鸿章认为中日必将有一战,于是他加快了海军建设的步伐,定制了包括“定远”和“镇远”在内的先进军舰,在“财力未充、势难大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建设海防。不仅如此,当他看到日本在派遣留学生前往列强之后,也往英法派去了大量的青年才俊学习海军,并说道:
“日本蕞尔小邦.岁遣聪颖弟子数百人分赴西国学艺,近年水师整练,颇与西方抗衡。中国欲求自强而自封其征,此陋儒孔之见也”。

方法|甲午功过李鸿章:一腔热忱保大清,却用错方法导致自己身败名裂
文章插图
出使欧洲的李鸿章和国外官员合影
在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巩固海防的建设,让他的声望已经超过退休的曾国藩,以及张之洞和左宗棠等人,可以说李鸿章在大清的现代化方面的贡献无人能比,他很好的看清局势以及大清和列强之间的差距。
但正如之前雨田君说的那样,李鸿章是成也海防,败也海防,甲午战争的他一手打造的北洋势力,一败再败,甲午战争后北洋海陆军的覆灭,让他被钉上了耻辱柱。

方法|甲午功过李鸿章:一腔热忱保大清,却用错方法导致自己身败名裂
文章插图
大清的北洋水师舰队
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被人诟病的地方在于他的——犹豫和迟疑。
实际上作为当时最了解北洋水师的人,李鸿章当然知道和如日冲天的日本比起来,当时的大清军队根本就没有必胜的把握,在海军方面,日军虽然吨位落后于北洋海军,但在海战的两个关键指标——航速和火炮投射上,早已超过北洋海军,就连北洋海军最引以为豪的“镇远”两舰,已经远远落后于日本正在建的富士级战舰。面对高航速和装备大量速射炮的日军,北洋海军已经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至于在陆军方面,李鸿章更是了解,曾经大清的王牌,自己起家的淮军部队,已经腐败和落后到根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