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东征遗事:万历援朝战争后,留在朝鲜的明军将士结局如何?

万历年间,明廷援朝抗倭的将士们在朝鲜半岛上立下赫赫战功。在我们熟知的历史之外,大战后许多将士落籍朝鲜,亦有许多将士的子孙东渡定居。这些明朝将士及援朝将士子孙虽然远离故土,却在朝鲜半岛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并在朝鲜朝廷和地方都受到重用,书写了一段不为人知的东征遗事。

东征|东征遗事:万历援朝战争后,留在朝鲜的明军将士结局如何?
文章插图
明万历二十年(1592),即李朝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经过长期备战, 亲率水路20余万大军,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史称“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壬辰战争”。军备废弛的李氏朝鲜毫无抵抗之力,在连续丢失王京(汉城)与平壤之后,仓皇逃至鸭绿江边寻求明朝救援。明廷先后于当年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两次大规模派兵入朝,与朝鲜军民一道击溃日本侵略者,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东征|东征遗事:万历援朝战争后,留在朝鲜的明军将士结局如何?
文章插图
抗倭胜利后,朝鲜为表彰在战斗中立功的明朝将士,感怀其恩德,不仅为他们记功建祠,国王还亲自挽留东援将士落籍朝鲜(或因病或在朝鲜娶妻),并赐地封官。
例如,明人千万里作为明朝将领携二子千祥、千禧赴朝,任领粮使兼总督将,主管运送军粮等后勤保障。因为都督军粮运输有功而被宣宗挽留,并被录为一等功臣,任正二品资献大夫,封花山君。千氏及子孙落籍朝鲜半岛后,定居花山(今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以中国的世居地颖阳(河南登封颖阳)为本贯,后成为了朝鲜望族。另有神宗时任枢密院使、兵部尚书、太子少傅、文渊阁大学士的苏州贾维钥之孙贾琛在战后定居蔚山,并以苏州为姓氏本贯,与当地的安东权氏通婚。
除此之外,据《大明遗民史》收录的《浙江刘氏先系渊源》记载,援朝大将刘綎的次子亿寿战后滞留朝鲜,定居娥林(居昌古城)赤霞王岩(现属庆尚南道),以中国故乡浙江为本贯,奉刘挺为始祖,形成了韩国的浙江刘氏家族。
明末清初,建州女真先占辽东,后席卷天下。大明覆亡之际,不少辽东将士后裔东渡朝鲜,这其中不仅仅包含了政治避难的因素,更是与朝鲜官方及民间对大明将士的“再造之恩”心存感念有莫大的关系。在清王朝剃发易服的残酷杀戮下,大量明朝将士后裔东渡朝鲜半岛的定居。
在万历援朝战争中,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可谓绝对的主角,他率领下的关宁铁骑曾经在碧蹄馆之战中重创日军铁炮部队,并在后续的开城与汉城战役中多次扮演了明军先锋的角色,对朝鲜人民可谓功业昭著。清顺治五年(1648),时值清军攻占江南大部地区,李如松之子李天忠、孙李应祖 (应仁)和李如海之孙李明祖(成龙)东渡朝鲜,定居巨济岛鹅州,并以陇西为本贯。除了李如松的子孙外,麻贵曾孙、麻严之子麻舜裳在都督粮草过程中因台风漂流至朝鲜而定居光州,水师将领陈磷之孙陈泳濠在明亡之后东渡朝鲜定居内海里,还有石星、万世德等明援朝官员之后陆续东渡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