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清朝最特别的官职,名义上是一品大员,手头权力连七品知县都不如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写司马懿评价马谡为:“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历史上徒有虚名的人物不少,有些看似高高在上的官职,其实也同样是“徒有虚名”,地位尴尬。
究其原因就会发现,对于封建王朝的掌权者来说,有些看似不合理的存在,其实也有其特殊的意义。比如满清的“内阁大学士”一职。让我们将时间回溯到满清入关时,当时清朝处于建国初期,官职及制度多沿袭自明朝。虽然如此,曾经作为明朝政治中心的内阁,在清朝的地位却大不如以前,甚至手头权力连七品知县都不如。

手头|清朝最特别的官职,名义上是一品大员,手头权力连七品知县都不如
文章插图
内阁这一部门,在明朝十分重要,可以说是朝廷的中坚力量,所拥有的政治权利只在帝王之下。改朝换代之后,内阁的权力逐步被边缘化,清朝所设立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一体制,更加剧了这种状况。康熙时期,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了南书房。而内阁作为前朝设立的权力中心,因此被彻底排除在外了。
此时的内阁地位已经名不副实,而内阁大学士作为这个部门的掌控人,地位就更加尴尬了。内阁大学士的主要工作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高级秘书,主要工作当然是辅佐一国之君的工作,因此也称为殿阁大学士。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就常称呼纪晓岚为“纪大学士”,但此时的纪晓岚也只是做点编撰书籍的文职工作,根本没进入乾隆的权力中心。

手头|清朝最特别的官职,名义上是一品大员,手头权力连七品知县都不如
文章插图
内阁大学士一职,可以追溯到唐朝。在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最早出现了修文馆大学士这一职位。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增加了集贤院大学士。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后,这个职位一般是由宰相兼领。一直到唐贞元四年(公元788 年),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官职就被废除。之后,在五代十国的后梁,又设立了大学士一职。
唐之后的宋朝,依然沿用了唐朝的大部分官僚制度,又重新将大学士这一职位交于宰相兼领。此外还单独设立了观文殿、崇政殿大学士,这些职位没有什么实权,主要进行起草文书之类的工作。

手头|清朝最特别的官职,名义上是一品大员,手头权力连七品知县都不如
文章插图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顺治皇帝曾下旨规定:满族大学士为正一品,汉族大学士则为正二品。这对于汉族官员来说,自然令人非常不平,就因为出身问题无端低人一等,实在难以忍受,所以纷纷上表抗议。为此顺治帝退了一步,又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下旨,将所有大学士等级调至相同的正二品,不分满族汉族。此后,在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学士这一官职又被全部调升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