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何总与弱鸡国家结盟?
提起两次世界大战,总让人觉得德国是孤军作战。一战的时候,德国有两大盟友--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可是,意大利在大战之际,就被对方阵营诱惑而变换了门庭。而奥匈帝国,虽为欧洲传统五强国之一(英国、法国、德国、奥匈、沙俄),其疆域仅次於沙俄,为欧洲第二大国(近70万平方公里),人口位居欧洲第三(位居沙俄、德国之后)。且奥匈帝国的工业基础也不弱,并拥有当时欧洲第二大军工厂。
文章插图
但是,奥匈帝国在一战中的表现却着实不让人满意,虽拥有战场近距离优势,却与沙俄争夺巴尔干半岛不利,并在加利西亚战役中惨败给沙俄。最终,德国不得不分重兵增援奥匈帝国,使得德国既要在西线与英、法、比等国鏖战,还要在东线抵抗沙俄军队,而陷入对德国极为不利的局面。
文章插图
在二战的时候也是如此,德国也有两个盟友--意大利与日本。可是,意大利始终“烂泥扶不上墙”,出征巴尔干,想欺负一下小国希腊,结果反被希腊打得抱头鼠窜;在北非战场,更是被英军揍得找不到爹娘,最终还得找德国哥哥收拾残局。
文章插图
日本虽在亚洲战场上很是猖獗,但从日本两次挑衅苏联(诺门坎事件、张鼓峰事件)以及太平洋战争中的日美军人伤亡比例来看(日美军人伤亡比例大致是7:1,而在欧洲战场,德军对苏军、英军大致为1:2,德军后期对美军伤亡比例大致为1:1)。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战斗力与德、苏、美等国相比,不在一个档次。且日本不但没有达到在远东地区牵制苏联的作用,还把美国拉入了战争,彻底改变了双方的力量比,而决定了战争的最终走向。
文章插图
那为何德国总与弱鸡国家结盟,而不找实力相匹配一些的强国结盟呢?其实,这是由德国的地缘政治决定的,并不是德国想与弱鸡国家结盟,而是没得选择。德国是欧洲后崛起国家,其强盛崛起改变了欧洲的势力版图,就如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一样。一旦欧陆地区出现了某国独霸的局面,将不利于欧洲局势的稳定,更直接威胁到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利益与安全。
文章插图
英法俄等国,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都不愿意德国过於强大,而挑战自己的霸权与海外利益,当然也就不愿意与德国结盟。德国只能选择也比较失意的二流强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日本结盟,对比当初欧洲诸强群殴拿破仑的局面,德国能找到小盟友已经算不错了,实在没法挑挑拣拣了。
- 此人一生两次驸马,但都不幸福,第一次当驸马时,被公主割了头发
- 小刘|历史上唯一死过两次的人是吕布,而他是唯一被灭门两次的人
- 张仪连续两次坑楚怀王,莫非对方是傻子?掌控大势和人性才是关键
- 溥仪|清废帝溥仪最后被特赦,列宁建立苏联后,是如何对待沙俄皇室的?
- 吕布|三国四次诈降,曹操被骗了两次,没想到还有一人向诸葛亮诈降
- 康熙|清军击败沙俄后,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的做法让人疑惑
- 孙权|孙权最惨的败仗, 自己两次差点被生擒, 麾下大将一人战死一人重伤!
- 沙俄|慈禧的正确决定,打仗要借钱专挑利息高的,网友:可以
- 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涉及三大洲却非世界大战,还诞生了半个列强
- 朱瞻基|大明风华里,四位皇后结局:一位皇后只做一年,一位做两次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