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诸葛亮一死,刘禅就叫停北伐?这其实是皇帝与权臣的默契

看似充分信任放权,实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而诸葛亮作为当事人,更加清楚这一点。公元223年春,刘备在白帝城病危,他诏诸葛亮来到自己的病榻前,亲自嘱托道:刘备这番话,表面意思是: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如果刘禅值得辅佐,则辅佐之,如果不能,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刘备|为什么诸葛亮一死,刘禅就叫停北伐?这其实是皇帝与权臣的默契
文章插图
但这不足以说明,诸葛亮就是蜀国真正的掌权者。诸葛亮虽是位极人臣,但他只是接近了当年的曹操,但蜀汉真正的权柄仍然握在刘禅的手中。下面,我们先看看诸葛亮是如何攀上权力巅峰的,再看他为何没成为第二个“曹操”。
刘备|为什么诸葛亮一死,刘禅就叫停北伐?这其实是皇帝与权臣的默契
文章插图
一、诸葛亮的掌权之路汉武帝时,为了限制相权,常常从民间提拔一些饱学之士,作为皇帝身边的参谋。这些人虽然不是正式官员,也没有崇高的地位,但他们是皇帝的心腹,甚至比丞相更有话语权。汉武帝以后,皇帝们正是利用自己的“内朝”,来限制丞相的“外朝”。这样,曹操就同时掌握了内外两朝的权力,这才是真正的权倾朝野。而诸葛亮呢?
刘备|为什么诸葛亮一死,刘禅就叫停北伐?这其实是皇帝与权臣的默契
文章插图
刘备虽然没读过多少历史,也并非雄猜之主,但他却是玩“平衡术”的高手。从荆州入川,他用庞统为谋主,在军事上出谋划策,诸葛亮则被留在荆州,处理政务工作;取得益州后,他又用法正为谋主,诸葛亮负责处理备“左将军府”政务。刘备成为汉中王后,法正成为“尚书令”,也就是“内朝”首脑;法正死后,刘巴继任;刘巴死后,“尚书令”换成了李严;诸葛亮则是“外朝”的首脑,也就是丞相。法正、李严都不是“荆州派”,与诸葛亮也无渊源,刘备这种安排,也是一种平衡和制衡。不过,因为李严本身也不是刘备嫡系,所以这种平衡在刘备死后便轰然倒掉。
刘备|为什么诸葛亮一死,刘禅就叫停北伐?这其实是皇帝与权臣的默契
文章插图
诸葛亮让李严留镇永安,不得返回成都,于是他的尚书令之职业就成了摆设。诸葛亮由是开始掌握内外朝大权。此后,他征讨南中,出师北伐,继而掌握军权,成为蜀汉首屈一指的权臣。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诸葛亮却并未成为蜀汉的“曹操”。二、诸葛亮与曹操的区别同为权倾朝野的权臣,诸葛亮与曹操的区别是非常大的。1、客观因素:刘禅非常清楚,他没有父辈们的军功与威望,而眼下的蜀国又是烂摊子,只有充分信任和依仗诸葛亮,才能起死回生。而后来也果然如此,刘禅即位短短几年,蜀汉就从夷陵之战失败的阴影中彻底走了出来,不仅恢复了国力,而且还与孙吴重修盟好。但虽说蜀汉走上了正轨,仍有一个潜在的危机没有消除,那就是刘禅所代表的君权与诸葛亮代表的相权,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