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北魏打下了不少大城池,为什么偏偏要定都平城?( 二 )
文章插图
那么,为什么最后拓跋珪还是没有选择邺城呢?第一,战事所需,战斗格局决定了最后定都平城的事实。当时,北魏的核心力量,主要由以拓跋部为首的各个部族共同构成,他们虽然骁勇善战,战斗力强,但是,人数却比较少,团队力量相对较弱,与中原的庞大人口相比,其人口的劣势凸显。如果,此时在邺城定都,那么,势必会面临汉人多、族人少的问题,担心以后的统治不好开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当时北魏统治集团还处于起步阶段。拓跋珪从小来到内地地区,汉文化的水平较高,但是,对于其统治的整个部族来说,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部落联盟的色彩浓烈。同时,经济形态,主要以畜牧和狩猎为主。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以牧民和猎手居多的拓跋珪部族,自然很难适应平原地区的农耕生活,无论是气候还是生活习惯都不太适合他们居住。要想让部族的人快速适应,凝聚人口数量,就要选择一个更加符合族人生活习惯的地方,所以,平城是比较好的选择。
文章插图
第二,也就是平城的优势所在。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北魏选择平城地区,主要在于其地理位置,背靠大漠,符合部族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同时,该地区可以俯瞰中原的桑干河流域,并可以作为根据地进行畜牧和狩猎。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传统习惯等综合因素考量,平城的位置居中,适合部族居住,是一个最为优质的选择。所以,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即便是民族、政治、经济等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同这座城市,依然保持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格局。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与其区域的地理优势密不可分。而且,北魏定都平城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了一系列的首都建设,宫殿苑囿、楼台观堂等重大工程上百处。此外,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从城北引入浑水,从城西引武州川水入城,使首都大街西岸有潺潺流水,东西鱼池有游鱼嬉戏,水旁弱柳、丝杨、杂树交荫,利用水和树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配上巍峨的宫殿楼阁,真是花团锦簇一般。最终,形成了“灵台山立,壁水池园,双阙万仞,九衢四达,羽旌林森,堂殿胶葛”的局面。参考资料:【《北魏平城时代》、《魏书·太祖纪》、《资治通鉴·晋纪第三十二》】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李世民指挥打仗什么水平?他的套路实在太深!
- 将士|将军带兵打仗,上厕所时看到一群蚂蚁后,为何赶忙下令撤退
- 庞培的军团非常强大,为何会被恺撒打败呢?
- 李自成|小人物改变历史:一个小兵偶然一个动作,打死一位开国皇帝
- 东吴|三国有个将军,一辈子都没打过胜仗,可每次都能把对方猛将杀掉
- 秦国“杀神”白起,一生打败过多个强国,为何唯独只有赵括成笑柄
- 激荡四百年:北魏天灾人祸遭遇挑战,崔氏父子献言破解困局
- 舰队|沉没124年后被打捞,军舰中发现74颗子弹,北洋水师沉冤得雪
- 王诗龄|王诗龄撕掉富养“代言人”标签,长大后的她,现状打脸无数网友
- 从帕特农神庙到圆明园 有多少国宝被打上了殖民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