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是怎么激发士兵的杀敌士气的?( 三 )


是为了国王吗?是为了国家吗?这些高度概括和高度抽象的东西,都不会成为士兵的意义。而没有意义,也就不会激发士气。那么,大家集体投降、集体逃跑、集体出工不出力,就应该是常态。然而,一战却非常惨烈,双方士兵全都杀红了眼。原因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不会为了一些高大上的口号而付出时间和生命,却可以为了身边人付出时间和生命。士兵们能够死命作战,把敌人当成仇人,就是因为自己身边的战友。你不去消灭敌人,敌人可能也消灭不了你,但会消灭你的战友。所以,那种小团体的凝聚力,才是士兵们的意义。而有了意义,士气也就能够杀出来。
以上关于士气的分析,只适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在二战,就更不能使用了。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跟二战完全是两种性质。你真得说不出它有什么正义性,就是帝国主义的两大阵营互相争权夺利。
但问题是:一战最后打成这幅德行,几乎谁也拿不到利益。法国是战胜国,但法国都被搞得灭国了。德国多少战争赔款也弥补不了,关键是德国也给不起。俄国就更别说了,内部发生翻天巨变,沙皇都被处决了。英国也是战胜国,但英国也极大透支了自己的力量。大英帝国在一战以后,加速衰落。

足球|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是怎么激发士兵的杀敌士气的?
文章插图
所以,就要问一个更深刻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非要打一战?
原因就是大家谁也没想到。
德国两线开战,按照德国统帅部的计划,东线战事会在40天结束,40天后再去干掉西线的俄国。然后,战争就结束了。
德皇威廉养兵养了这么久,然后拉出去打40天仗。这不过分吧?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能在40天以内结束,那当然不会这么惨烈,更不会把全世界都给卷进去。但关键是:你德国人这笔账是怎么算的?
施里芬计划只是告诉德国人怎么打,但高效率结束战争,必须要有更硬的依据。
战争也是在博弈中演化的。
当进攻性武器占优的时候,战争的效率就会更高。比如最初称雄的是游牧骑兵,这时候,战争会变得频繁。高效率地杀了你,然后抢钱抢地还抢人,战争所得大于战争投入。所以,战争就会变得频繁。
但是,等长城和城堡这种防御性武器出现的时候,游牧骑兵就不行了。城墙就是绞肉机,骑兵的冲锋完全没用。即便在绞肉中取得了胜利,也是成本大于支出。所以,战争就会变得稀少。
但是,等火炮这种武器出现之后,就是进攻性武器完胜防御性武器。中世纪的城堡在火炮面前,顷刻间灰飞烟灭。拿破仑的标准战法就是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砍。火炮与骑兵,就是碾压一切的存在。所以,战争又会变得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