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位|晋武帝的传位模式:能传儿子不传弟弟,儿子太废看孙子!
在选择继承人方面,晋武帝的首要要求就是儿子,这是他选择继承人的基本面,可不少朝臣却偏向了另一面,即立武帝的弟弟齐王司马攸为继承人。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如果太子司马衷足够聪颖,或者是正常人水准,在他没犯错的情况下,没几个大臣敢提出废立,皇帝想废立还有不少人想劝呢!可偏偏,晋武帝这个留下“何不食肉糜”问句的太子智商低于常人,而且还不是什么新闻,满朝大臣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司马衷具有足够的先天优势,他原本是晋武帝的嫡次子,不过同母大哥司马轨早夭,他就成了武帝的嫡长子,在泰始三年(267年)被立为皇太子,年仅九岁。九岁的孩童,就算智力比较低也难以体现,更何况皇帝皇后跟太子都不是住在一起的,一个月见不了几次面 ,大臣们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太子属官,没人接触太子,所以太子痴愚的事一直不被武帝所闻,等到他听到风声,已经是很多年后了。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武帝不是很愿意相信,毕竟皇宫之内向来是阴谋谣言的摇篮,妃嫔为了夺宠,没少用这种方法,这次太子痴愚的传言,莫不也是某个有子嗣的妃子传出来的?
文章插图
晋武帝潜心观察,发现了一个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有人在不断地找证据告诉他太子是傻子,另一方面也有人不断地找证据告诉他太子是聪明圣子。武帝观察了许久,终于发现了这残酷的事实,这时司马衷才十来岁,换掉并非不可能,武帝也很自然地动了废立的心思。废立不是小事,武帝先去找皇后也就是司马衷的生母商量。皇后杨艳出身弘农杨氏,这时汉末以来最为显赫的世家之一,在士族地位举足轻重的西晋,皇后是有足够影响力的,武帝也非常尊重自己的结发妻子,所以才找她商量这事。不过杨艳不这么想,随着年龄增长,皇帝已经不怎么在她那里过夜,新入宫的美人一堆接一堆,新出生的皇子也不在少数。尽管武帝承诺可以选杨艳的幼子司马柬为太子,可司马柬不是嫡长子,很多事只有一次和无数次的分别,如果有一次废长立幼,为何不能有第二次?一旦太子不是她的子嗣,杨氏的利益如何保障?武帝刚提出废立意愿,就被杨艳否决了,而武帝又是个“未尝失色于人”的皇帝,不想拂了妻子的心意,同时觉得儿子再长大几年说不定会变聪明,废立之事就耽搁下来。杨艳泰始十年(274年)去世后,武帝立其从妹杨芷为皇后,武帝废立之时,多了个心理障碍。
文章插图
武帝一直在努力着,期待得到太子变聪明的消息,所以当太子少傅卫瓘劝谏:“此座可惜”的时候,武帝装傻;中书令和峤劝谏:“皇太子恐误陛下家事”,武帝顾左右而言他。有人说太子变聪明了,武帝兴奋异常,派和峤去东宫看看,和峤回来说“太子圣质如初”,武帝很不高兴。武帝一直在摇摆,直到他看到皇孙司马遹的表现,他不再摇摆了,开始设计传位给孙子的路,太子司马衷,就是一个中转站。武帝很宠爱这个孙子,为其取字“熙祖”,还说他长得像司马懿,并经常举皇孙聪颖的两个例子,一个就是众所周知的皇宫失火时劝武帝避退,另一个是劝武帝杀掉皇宫园林里养的猪去分给士人。武帝这么给孙子造势,自然是想要让大臣们主动支持自己的暗示,稳固太子地位,但大臣们没有,他没认为与其等皇孙长大,不如直接立现成的皇太弟,这跟武帝的根本产生冲突!
- 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 而不是儿子
- 汉武帝一生最悔恨,最悲痛的一件事
- 太子|汉武帝去世前说出一句遗言,群臣不理解,至清末果然印证!
- 汉武帝|汉武帝的李夫人是谁?为何被称史上最聪明的女子
- 汉武帝赏赐的酒肉,霍去病为何宁愿丢弃,也不愿意给挨饿的士卒吃
- 儿子|因窝阔台有一特长无人能比,所以成吉思汗才会传位给他而不是托雷
- 汉武帝|这位皇帝身体有毛病,不仅下令杀妻,还杀儿子,后世人还歌功颂德
- 后晋|他是历史上最奇葩亡国之君,当了4年皇帝,退位后当了27年农民
- 山西省晋城市气象台发布霜冻蓝色预警
- 汉武帝|皇帝发现一块风水宝地,此人悄悄换掉,嘱咐儿子:日后将我埋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