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寨|伐吴之战,刘备为何会先胜后败?真实原因或在这里!


营寨|伐吴之战,刘备为何会先胜后败?真实原因或在这里!
文章插图
文:竹映月江(读史专栏作者)公元221年,蜀汉之主刘备倾全国之力,水陆并进攻打东吴。汉军号称七十万之众,一路斩将夺城,高歌东进。吴主孙权得报后,慌忙派陆逊领兵抗敌。陆逊统率的吴军有5万人,而蜀汉方面却有冯习率领的4万前锋,江北黄权的5千人马,以及蛮兵沙摩柯的数千人,保守估计人数也在5万人上下,兵力方面和吴军势均力敌。可惜,蜀汉虽然兵力充足,又有刘备亲自挂帅,却依旧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了东吴。那么,蜀军为何会先胜后败呢?刘备失败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01、百里连营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刘备之所以在夷陵之战中失败,是因为他百里连营,不通兵法。《三国演义》中,这个观点首先由曹丕提出,曹丕认为“苞原隰险阻而结营,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拒敌乎”,一句话给刘备的失败定了调。然而,这口锅曹丕背得冤啊,因为历史上刘备根本没有连营七百里那么夸张,所以曹丕绝不可能无中生有说出这样的话。事实上,这句话可能是对《三国志·文帝纪》中曹丕说的“树栅连营七百余里”一句的误读,而曹丕说这句话的意思,仅仅是表达刘备在数百里的战线上,用树栅连营的方法分别扎下营寨。《三国志》中,不仅曹丕方面有刘备营寨的记录,东吴方面也有。在《三国志·陆逊传》中提到:“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意思是刘备的营寨范围从巫峡到夷陵,营寨数目大概有几十屯。打开地图不难发现,现在由巫山县到宜昌,距离约为100公里,大概相当于汉代300里,这段路上就算全堆满了营寨也不可能出现连营七百里的盛况。更何况,刘备也只有几万人马而已,想要在纵横数百里的战线上排布,所采用的方式只能是散放而非连营。因此,传说中的七百里连营绝非刘备失败的原因。那么,刘备失败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营寨|伐吴之战,刘备为何会先胜后败?真实原因或在这里!
文章插图
02、人才凋零虽然刘备的东征大军看上去很强大,但其实却是一只“纸老虎”。因为刘备军中已然没有多少能力卓越的人才了。当初追随刘备打天下的五虎上将中,关羽被东吴所害,张飞被部下所杀,黄忠去世,剩下的赵云和马超,一个反对刘备伐吴,被留下来守江州,另一个要驻守北方防范西羌。因此,刘备的兵力虽盛,名将却少。不仅五虎上将一个都没有参战,就连后来加入刘备阵营的魏延,也被刘备封为镇北将军留下来防范曹魏了。武将方面凋零至此,那么刘备这次伐吴带来的文臣谋士方面又如何呢?答案是文臣比武将更缺乏。蜀国第一谋士诸葛亮,要帮助刘备守住成都大本营,无法参加伐吴之战,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又早已战死,也未能参加这场战役。除此之外,能够说服刘备的法正也去世了。最终跟随刘备伐吴的谋臣,仅有陈震,程畿,马良等区区几人而已。文武方面都没有足够的人才,早年追随刘备的核心成员更是人迹踪绝,这样的兵团虽然总人数不比吴军少,但综合战力却远不如吴军,自然容易招致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