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安|从“小郭”到“老郭”!看郭仁安如何当一个好民警

今年50出头的郭仁安,在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银滩路派出所社区民警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90年代初,郭仁安刚参加工作,就成了派出所的一名管段民警“小郭”。辖区除了低矮的平房,就是大片的耕地,人员相对集中,民风淳朴。由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经验,“小郭”不敢轻易走进群众家的门。记得有一次家访李老伯,一进门李老伯就让他上炕坐坐。看着炕上布满尘土,再看看自己崭新的警服,“小郭”有点犹豫了。李老伯立刻明白过来,马上拿起炕沿上的笤帚刷起炕来,他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立即拉住老伯的手,脱了鞋坐到炕上。从此以后,李老伯就把他当成自家的孩子,有啥话都给他说,有啥困难都找他办。他深深体会到只要“不怕累、多下段,不嫌脏、能上炕、没架子、勤问候、没小事、早办理”,群众就会亲近你,支持你的工作。从这件小事中“小郭”悟出一个道理:不会做群众工作,就不是个好民警,要当一个好民警,必须首先要融入老百姓。

郭仁安|从“小郭”到“老郭”!看郭仁安如何当一个好民警
文章插图
2000年之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安宁区成为兰州发展的热土,大批征地拆迁开始,一夜之间农民在宅基地上建“小炮楼”,搞出租房,辖区治安状况日趋复杂,而管段民警“小郭”也不再年轻了。“郭警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他认识到要确保辖区平安,就必须抓住重点人员这个关键,在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的同时,必须全方位、多渠道摸清重点人员现实表现等情况,因人施策、精准管控。辖区于某某夫妇因交友不慎,染上毒瘾双双被强戒、劳教,留下两个孩子由年迈的母亲看管。老母亲去世时,夫妻二人还在劳教,孩子变成了孤儿。“郭警官”多次联系社区和孩子的叔叔,最终协调由社区工作人员接送小孩上下学,叔叔负责小孩生活起居。于某某解教后,看到两个孩子没有受苦,心里十分感激,他主动找到“郭警官”,表示要下定决心戒断毒瘾。“郭警官”设法联系了一家门窗厂为他解决了工作,鼓励他好好工作,负起家庭的责任。有了稳定收入,于某某的家里又出现了欢声笑语,生活逐渐好了起来。现在他们成了好朋友,于某某夫妇每月都会带着孩子主动找“郭警官”聊上一会。

郭仁安|从“小郭”到“老郭”!看郭仁安如何当一个好民警
文章插图

郭仁安|从“小郭”到“老郭”!看郭仁安如何当一个好民警
文章插图
重点人员管控绝不是简单的一项工作、一句话而已,目的在于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回归社会。这一时期,辖区百姓对土地补偿政策不了解,对医疗养老等有后顾之忧,大量矛盾集中爆发。针对这一治安新课题,“郭警官”专门找辖区居民聊天,了解到群众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掌握不多,理解不透,或者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好处是引发矛盾的结症所在。“郭警官”确立了“吃透精神,讲好政策,保障权益,化解矛盾”的工作思路,他主动到街道社区、区城改办、就业、社保等部门学习请教,详细了解吃透政策,然后开始入户宣传讲解。辖区王奶奶老伴去世早,儿子一直有病在床,在拆迁补偿时,她把“郭警官”叫到家里,一寸一寸丈量面积,一分一分计算补偿款。“郭警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协调有关部门为王奶奶、儿子、孙子办理了养老保险、长期门诊、大病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孩子上学补贴等。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发现辖区居民这样信任“郭警官”,就经常把他拉上一起做拆迁人的思想工作。这样下来,就从源头上化解了矛盾纠纷,拆迁的阻力小了,堵门堵路的群体事件再没有发生过。“郭警官”总结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把老百姓的利益作为最大利益,用耐心细致的作风去真心付出,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