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清末向美国派出120名学童,为何没完成学业就召回了?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期间,根据容闳的建议﹐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联名上奏﹐请求选派学童去美国留学。经过短期筹备,从1872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分四期向美国派出总数为120人的“留美学童”。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当时,耶鲁大学的22位留学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人顺利完成学业。容揆和谭耀勋抗拒召回,留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学业。李恩富和陆永泉则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国,读完了耶鲁。这样,120名留美幼童,除先期因不守纪律被遣返的、执意不归及病故者外,其余94人于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国。对于一直闭关自守的清政府,这么一个很难得的好举措,但为何就中途夭折了呢?
文章插图
清政府派留美幼童的如意算盘是,在政治和思想上保持封建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把美国的先进技术学到手,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了,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既麻烦,又常遭人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甚至一些幼童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渐渐地信奉了基督教,他们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接触了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这使他们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不大遵守,反而对个人权力、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他们与美国的女孩子暗暗约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所有这些新变化都被清政府的保守官僚视为大逆不道,不可容忍,一场围绕留美幼童的中西文化冲突不可避免。
文章插图
【部分小留学生后来合影】当时,在美国管理这些小留学生的官员是留学生正监陈兰彬和留学生副监容闳。一个是刚刚走出国门、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的清廷官吏,严厉的要求孩子们“穿华服,保存发辫,守祀之古礼”。另一个是少年、青年时代在美国有留学经历开明官员,对于孩子们的那些表现和变化,他们两位常常看法不同而矛盾、争执。而这些矛盾又以书信(奏折)形式传至国内朝廷。事情更糟的转机发生在1876年。清廷新派了一个叫吴子登的人去出任留学生正监,而任命陈兰彬和容闳分别为驻美正、副大使(清朝第一任驻美大使)。新任正监吴子登召见孩子们,他们竟然不向他跪拜叩头。他暴怒,抡起棍棒便要狠揍(棒责)。他写信回国:“各生适异忘本,目无师长,固无论其学难期成才,即成亦不能为中国用。”他的意思用现在的话就是:没有正确的思想,就学不好知识,即使学到了知识,也不能成为我国的人才。
- 穷困潦倒的伊朗,为什么不愿像沙特那样,乖乖倒向西方呢?
- 三星堆|三星堆为何如此神秘?高手列出几大证据,最后竟指向古埃及文明?
- 刑罚|老照片直击五花八门的清末酷刑图3一点不能动弹,图5貌似不服,满脸狰狞
- 太子|汉武帝去世前说出一句遗言,群臣不理解,至清末果然印证!
- 皇后|清末老照片:婉容为何会成为皇后?图4让人心服口服
- 汉语|清末民初汉语中的“一义多形”
- 马谡|马谡在街亭战败后畏罪潜逃,向朗因此受到牵连
- 向梅|“晚景凄凉、子女冷漠”?知名演员怒了!多位名人也曾中招
- 志向|文盲皇帝留下一首诗,只有23字却被千古传唱,尤其是第一句
- 霍光|寇准向前辈请教,前辈让他读《霍光传》,寇准重读一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