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为什么有些史书上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社稷|为什么有些史书上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文章插图
李自成一路所向披靡、进逼京师的时候,大臣们给朱由检提出三种方案:1.带上太子一起南迁;2.让太子南迁,他留下守城;3.他自己南迁,留太子守城。可他一条都不选,宁愿拖着全家困守孤城、坐以待毙。拒绝南迁是真的为了所谓“气节”吗?从他后面的表现看,显然不是这样的。
【 社稷|为什么有些史书上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社稷|为什么有些史书上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文章插图
永乐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御驾亲征,以至于最后甚至死在了北征回师的路上,他在位期间可以说明朝百姓安居乐业,国富民强。还多次派郑和下西洋,维护与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君王死社稷”那么就讲述了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宁死不降自缢于煤山。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我们不评论崇祯皇帝的功与过,但是他的这种气节依然令我们敬仰,那颗槐树述说着崇祯皇帝的悲壮。

社稷|为什么有些史书上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文章插图
真正做到”天子守国门“的是”土木堡之变“后火线继位的明代宗朱祁钰和晚明的崇祯皇帝,朱祁钰是在此前被瓦剌部落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当时好多大臣都主张往南跑,但于谦站出来力主拥戴朱祁钰继位,然后就在北京和瓦剌死磕。结果是于谦指挥的北京保卫战获胜,赶走瓦剌大军,明代宗朱祁钰在困难时身处北京城中,也起到了振奋军民士气的作用,这是明朝第一次的天子守国门。

社稷|为什么有些史书上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文章插图
土木堡之变,君王被俘,国体丧尽。有明一朝,贪官敛财,清官亦敛财,斗倒了严嵩的徐阶,家中土地高达二十四万亩,令人咂舌。东林阉党之祸,层出不穷。自古刑不上大夫,明代廷杖打散了多少人心。这些都是丹书青史,有案可查。所以,明朝并不值得过分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