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搞笑的历史:李自成进北京也很无奈( 四 )


过了宣大之后,“居庸及各镇总兵白邦正刘芳名等并昌平文武相次乞降,迎表飚集。”“迎表飚集”——李自成就是这样,被一封封降表送过了险关要隘,一步步迎进了京城。可以想象,此时的他已经是骑虎难下,前面的路想不走都不行了。
三月十七日,农民军五六十骑抵达西直门,宏伟的北京城终于等来了要命的人。但是,面对这座在大明历史上数度被人进攻、却从来没被攻下的坚城,李自成终于撑不住了,他已经没有了任何夺取京师的雄心,反而主动要与大明签订城下之盟。
这天夜里,他派出太监杜勋进城与崇祯皇帝谈判,“勋言李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受封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召入觐。”
此言不是孤证,明朝官员李长祥也记述道:“兵部尚书张缙彦巡城,自东来,将至正阳门,其处之城上有酒筵,上坐者一人,旁坐者皆内官。则数人见缙彦起。缙彦问何人?内官曰:城下都督爷。缙彦惊问何以得上?内官出一纸,草纸也。其上墨写‘再与他谈’四字,帝之御书。”此事后来也得到了张缙彦的承认。
由此可见,谈判确有其事,而且崇祯皇帝不仅知道,甚至有与对方达成协议的想法,只是因为内阁首辅魏藻德不支持最终不了了之。
从一开始李自成气势汹汹大骂明朝气数已尽;再到“君非甚暗”都是奸臣当道;最后来到北京城下,主动要求与明朝谈判。这种高开低走的气势,哪里像一门心思杀入京城、夺取皇位的好汉?
虽然顾城先生把这场谈判描绘成李自成敦促崇祯投降的策略。但从各种史料看,既然是敦促投降,那为何还有割让西北为王,犒银百万等等的条款?
有人或者要问既然兵临城下了,为何李自成还主动与崇祯谈判,甚至是主动要求有条件退军?
当李自成在三月十七日抵达城下时,他肯定想不到两日之后就坐进了紫禁城。因为北京这座城池太坚固了,有明一朝无论蒙古的也先、满洲八旗都曾多次兵临城下,但都无功而返。李自成如何能预料到,自己短时间内就能打开北京城呢?要知道之前的开封,一守就是一年,北京可比开封坚固多了,如果到时候顿兵城下,四周明军勤王之师云集,岂不是进退两难?
早在宁武关就打过小鼓的李自成,此番再度打起了退堂鼓。只是历史的蝴蝶又一次扇动了翅膀,三月十八日,崇祯皇帝的亲信太监曹化淳打开了彰仪门(今广安门)投降了。直到此时,李自成最终“无奈”地被他的骄兵悍将簇拥着进入了北京。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