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深圳的数字货币“红包”试验,谁最受益?

10月12日-18日,央行的“数字人民币”App在深圳测试了一周,共5万个“中签”的深圳用户体验了这一新型支付工具及其搭载的数字货币。
这项测试是以发红包的形式——深圳政府准备了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近200万人报名参与,最后有2.5%的用户获得测试资格,每人领到200元数字红包。
这笔钱可以在3389家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的商户中自由选择消费,由此产生的数据则返回央行的数字货币研究所。2018年,该研究所在深圳设立了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作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金融科技创新机构。
我们采访了一些参与测试的用户、商家,以及银行业人士。总的来说,这一试验在用户体验中没有收获太多惊喜,但银行看到了其长期价值。

数字人民币|深圳的数字货币“红包”试验,谁最受益?
文章插图
用户:红包本身是最大惊喜
10月初,邹玲和同事一起在“i深圳”App上报名参与数字货币红包的测试。10月12日,她收到了中签的短信通知。
点击短信提供的链接,邹玲跳转到一个网页下载了名为“数字人民币”的App。下载过程中,页面跳出“选择一家银行”提示,选项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4家银行。邹玲选择了她平常使用的建行,然后,在界面上看到了“中奖”的200元钱。
支持这笔红包消费的3389家商户的收银系统,在该测试上线前经过了银行改造,商家收款界面在原来的现金、刷卡、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之外,增加了“数字人民币支付”选项。
邹玲体验的数字人民币App的支付流程,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相似,也是扫码支付。唯一区别在于,只能由商家使用扫码设备扫描用户手机上的支付二维码,目前尚不能反过来由用户使用手机扫描商家的付款二维码,然后自行输入需要支付的金额。
在深圳定居3年的程序员陈霄夫也是中签者之一。和邹玲一样,他对这次体验不算失望,但也没感到太多惊喜——除了从天而降的200元钱以外。
“可使用的商家还是太少了。我特意去罗湖逛街,挑了很久的餐馆也没挑到满意的,最后返程时给车加了200块钱的汽油,可算是用掉了。”陈霄夫说,他是在红包有效期的倒数第二天才找机会用掉了这笔钱。

数字人民币|深圳的数字货币“红包”试验,谁最受益?
文章插图
说到支付习惯,陈霄夫平时在线下消费时喜欢使用微信支付,线上网购则更多使用支付宝,但网上预约医院时,他又会更多地使用微信。他声称,如果未来大面积铺开数字货币,他可能减少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来付款,理由是手机里的App太多了,他希望“简单一点好”。
邹玲在深圳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她不介意手机里多一个支付类的App,“每个App绑定的卡不一样,哪个有钱就用哪个支付。而且,多一些支付方式也很好,免得哪个App有问题用不了。”邹玲说,她期待这个应用常规化运作后可以增加更多功能,像支付宝那样,纳入税务、五险一金等跟日常生活关联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