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少年不懂荀彧,读懂已是中年人

遥闻侍中佩,暗识令君香。---王维
三国时人才辈出,诸葛亮、庞统、鲁肃、郭嘉等都是赫赫有名的谋士。曹操帐下也是谋士如云,可是在英年早逝的郭嘉之后,只有荀彧以他知人之明、料事之神、决断之准,成为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他在曹操统一北中国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军事政治斗争中,以自身非凡的谋略为曹操立下首功。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他都堪称“德才兼备”的典范,曹操把他当成“吾之子房”;司马宣帝评价他“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但悲剧的是,虽然荀彧这一生都不遗余力地辅佐曹操,最后却恰恰死在曹操手里。这一切都源于他本心向汉,在曹操想要代汉自立时处于进退两难的痛苦抉择之中。

荀彧|少年不懂荀彧,读懂已是中年人
文章插图
荀彧字文若,东汉颍川郡颍阴人。荀彧的父亲荀绲兄弟八人,号称八龙。名声最大的要数荀彧的叔父荀爽,起自布衣,95日而至三公。荀彧出生在这个有巨大声望和家学传统的世族家庭中,自然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广泛的文化熏陶。他在少年时期就极有才干,时人称赞他为“王佐才”。189年,他被举为孝廉,拜守官令。当时正值董卓专权擅政,他认为朝中不可久留,于是弃官归家,回到颍阴高阳里。荀彧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预见到董卓必败,一场大规模的混战无法避免。他劝乡亲们外出躲避,但人们半信半疑没有接受。

荀彧|少年不懂荀彧,读懂已是中年人
文章插图
荀彧只好带家人宗族告别故乡,前往冀州。荀彧走后不久,董卓果然出兵关东,所过之处,烧杀劫掠。荀彧因精明的预见,逃脱了这场厄难。荀彧到冀州后,袁绍听说荀彧的大名,待为上宾,但荀彧却看出他徒有虚名。这时,曹操进入他的视野,荀彧认为曹操雄才大略,能成大事,于是在191年,29岁的荀彧毅然投奔曹操。曹操大喜,立即委任他为司马。荀彧选择当时羽翼单薄的曹操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那时曹操与荀彧志同道合,都有扶正汉室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是由于荀彧敏锐地洞察到曹操的雄才大略和知人善任,而这些秉性都是成就一番伟业所必备的。这个在当时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选择,也足见荀彧的远见卓识。从那以后,荀彧便一心追随曹操。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作为曹操幕中的主要文臣,在许多关键节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和技高一筹的谋略。

荀彧|少年不懂荀彧,读懂已是中年人
文章插图
192年,曹操为镇东将军,荀彧以司马之职跟随,为之出谋划策。比起优于常人的远见,荀彧的胆识和魄力也毫不逊色。公元194年,曹操集团遇上一个大麻烦。当时,曹操为报杀父之仇和扩展地盘,率主力南下征讨徐州牧陶谦,荀彧则留守大本营鄄城为曹操看守后方。谁知祸起萧墙,陈宫、张邈与吕布勾结,叛曹自立。由于主力不在,后方空虚,除鄄城外,兖州所属郡县一夜之间几乎全部依附叛军。此时,兵微将寡的荀彧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处变不惊、指挥若定。他整肃军队、设置防务,并迅速召来东郡太守夏侯谆率兵回援。由于措施得力,军心稳定下来。但正好在这个时候,豫州刺吏郭贡率数万兵马前来求见荀彧,因为郭贡态度尚不明朗,有很多人认为他可能倾向叛军,夏侯谆等人坚决反对荀彧冒险前去会见郭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