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清廷完成统一后,为何没有进一步对外开放,反而选择闭关锁国?
清朝在建国后不久,便在全国推行闭关锁国令。不仅断绝了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国际贸易,也拒绝接受西方传入的先进技术和琳琅满目的工业商品。虽然有许多人认为清廷此举颇为不妥,但毕竟皇帝坚持执行,大臣和百姓也值得俯首听命。时间久了,人们也就适应了闭关锁国的日子。
但是当时间来到清朝中后期时,闭关锁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便随之到来。当清廷不得不重新放眼望向世界,却发现大清帝国早已经落后于世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清廷在完成统一大业后便选择了与世界切断联系的呢?
文章插图
清帝国疆域图封建统治者认为可以完成自给自足
自清廷入主中原之后,很快就完成了汉化进程。不仅语言、行为、道德标准都沿用了传统,就连思想也在慢慢发生转变。
由于古代中国一直以农业为支柱性经济产业,因此古代中国人的头脑中也就形成了一个"农业思维",即喜好稳定、安于现状、反对变革。再加上古代中国坐拥大片土地,因此古代中国人更加不愁吃穿问题。只要封建君主不推行祸国殃民的乱政,则全国各地都将慢慢富裕起来。
文章插图
正在劳作的清代农民但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商品经济繁荣的红利,使西方国家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期。对此,河北省乐亭县闰各庄镇闫各庄初级中学的谢志华讲师在《论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危害》一文中曾经提到:
中国历来是"以农业立国",表现在人们的观念上:经济观念保守,缺少商品市场意识,无法接受一些先进科学与技术;而反映在当时清王朝的统治者的观念中,则把外国先进技术视为"妖术异技",反对民众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纵观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很难找到某一朝代的封建君主极力主张全力发展商业的例子,更是不存在舍农业而完全重商业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封建统治者仅仅是将农业和商业平等对待,就能够创造商业十分繁荣的景象。但从始至终,"重农"的思想都一直存在于封建统治者的脑海中;发生变化的,只有对商业的态度而已。
与此同时,清廷、乃至当时许多思想较为闭塞的百姓都认为,清帝国内部完全可以做到自我产出、自我消化。既然能够完成自给自足,又何必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往来呢?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思维想法的出现,也揭露了清人盲目自大的心态。
文章插图
清末时期,仍有许多重臣厌恶"西学"遏制反清势力的发展及削弱其影响力
【 选择|清廷完成统一后,为何没有进一步对外开放,反而选择闭关锁国?】
- 若日本沉没,1.26亿国民何去何从?巴西、澳大利亚是最佳选择
- 澶渊|交战几十年,宋辽为何选择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 关羽|孙权为什么非要选择杀关羽,导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不智之举!
- 起义|他考上状元,殿试时因皇帝嫌他太丑被取消资格,一怒之下选择起义!
- 武则天英明一世,为何最后选择让位?实在是出于无奈
- 传统老花镜遭淘汰,现在的老花眼都选择了能看远看近的它!
- 日本当年选择投降,真的是因为原子弹?原来苏联才是重要推手
- 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为什么魏晋名士选择归隐山林
- 清廷|清朝最后一个被凌迟的人,当众对慈禧说了一话,让慈禧脸红耳赤
- 夏侯霸为什么选择投奔蜀国,是有人逼迫还是因为其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