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渊源颇深,为何多次遭到隋朝攻打杨广此举没错( 二 )


渊源|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渊源颇深,为何多次遭到隋朝攻打杨广此举没错
文章插图
经过这二位的铺垫,高句丽的提升之路越走越顺,迅速发展的结果,便是成就一个强大的高句丽。之后经过20几年的发展后,高句丽在长寿王时代,已经发展为东临日本海,南至牙山湾/竹岭,西至辽河,东北尽有挹娄之地。此时的高句丽其实并非很多人印象中的弹丸之国,而是在巅峰时期,坐拥人口五百多万,军队更是高达60万,而且是一个包含汉人在内的多民族国家,虽然高句丽主要以山地为主,却已经发展出强大的骑兵,成为威胁中原王朝的一个“心病”。隋朝时期,高句丽得到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开始兴建长城,对于这种情况,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高句丽对隋朝的威胁已经达到无法忽视的地步。卧榻之侧,高句丽飞速发展,和平固然可贵,但是当敌人发展到足够强大的时候,便会对其他国家资源进行抢夺,尤其是在古代,粮食匮乏、天灾不断的情况下,一旦有饥饿逼近高句丽,那么中原的和平将瞬间被高句丽的铁器踏破,甚至会从此亡国,这并非危言耸听。
渊源|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渊源颇深,为何多次遭到隋朝攻打杨广此举没错
文章插图
隋朝建立以后,结束了中原的多年纷争,自然要稳住高句丽,恢复国力,等到国力恢复以后,便要对高句丽进行攻打,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消耗掉高句丽的战斗力,将战场放在敌国,远比等敌国入侵要好得多。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便迅速组织了对高句丽的进攻。在后世的评判中,对于隋炀帝此举多有批判,称其劳民伤财,最终导致隋朝快速亡国。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也好,攻打高句丽也罢,其实都不是昏招。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却十分强大,这种强大不仅仅指军队的战斗力,而是综合的国力,不仅有对外作战的大军,而且有修大运河、洛阳城的能力。隋朝虽然二世而亡,但是隋文帝的高明不输任何开国皇帝,而他的继任者隋炀帝,也是一代不错的君主,之所以不能称之为明君,实在是因为他是亡国之君,如此称呼,恐怕引来无数非议。根据前面我们对高句丽的了解得知,隋炀帝攻伐高句丽是非常正确的举动,如果不主动进行对高句丽的消耗战,势必要增兵边疆,增加国家的军费开支负担,长期来看,得不偿失,所以,征伐高句丽并没有错。隋炀帝征伐高句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隋朝当时虽然强盛,但是权力和资源却大部分掌控在关陇贵族和山东豪强手中,隋炀帝虽然是帝王,却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们的掣肘。杨广想要摆脱如今的局面,就需要将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自己采取强硬手段自然不行,于是杨广想借大军作战来达到目的,并且可以解除心腹之患,战争胜利以后,通过亲征又能培养一批自己亲信的军官,从此内掌朝政,外掌军权,又消除外患,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举措。杨广计划的虽然巧妙,但是关陇贵族和山东豪强也不是吃素的,总之,杨广攻打高句丽并不是错误,但问题是,在多方势力的角逐下,杨广又急于求成,最终三征高句丽耗尽民力,引发动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句成王败寇或许无法准确盖棺定论,杨广的功与过也就留给后人评说,虽然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从全局来看,杨广作为皇帝的想法还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