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清代官场“潜规则”:且看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二 )


这些所谓的“规费”拿到现在就是灰色收入,但在清朝并不是这样,这属于官员的一种合法收入,只要金额在正常范围内,朝廷就不会过问。
其实朝廷也不是不想管灰色收入,但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心虚。每个月给官员们发的基础工资少得可怜,一个月大概只有两千五百多块人民币,根本不够养活一大家子。因此就允许官员们自谋生路。
但除了基础工资以外,朝廷为了收买曾国藩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也特地给总督们批了数目不菲的“养廉银”,而两江总督的养廉银是比较高的,有一万八千两之多。
但这养廉银是一年一发,而且在朝官员开支众多,日子仍然不好过。总的来说,曾国藩等人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规费,但是即便在收规费上,他的处理方式也十分耐人寻味。

清代|清代官场“潜规则”:且看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文章插图
二、收礼有方,送礼有节
曾国藩收礼最大的特点是:你必须提很多东西来见我,但我只能收你礼物中不值钱的几样。
无论是两江总督还是别的什么官职,下属来拜见基本都没有空着手的,这也是清代官场不成文的规矩,否则便是有失礼节。
曾国藩也知道这样的规矩,也从不明言反对,但在有人给自己收礼时,则会坚守自己的原则,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方式应对,一方面也许是在坚守个人气节,另一方面也是避免落人口实。
在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的第二年,也就是1861年,湘军一名将领来到安庆和曾国藩商量军务,同时也是顺道贺寿。这位财大气粗的将领也不懂得那么多人情世故,只是愣头愣脑带了十六件大礼来,样样都是奇珍异品。
曾国藩看着摆满了厅堂的礼品,笑了笑,没说什么,走上前来逛了两圈,收下了一只小帽。其他的都让他拿了回去。

清代|清代官场“潜规则”:且看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文章插图
若说此次是曾国藩疼爱湘军下属,那么在非亲非故的容闳身上,曾国藩轻易不受礼品的品质就得到了全面彰显。
容闳此人于中国近代史意义非凡,他曾经受曾国藩举荐,携带六万多两白银远赴美国采办机器,开启洋务运动先声。
但这些都是我们后人所述的历史性评价,在当时,容闳以为他只是受了曾国藩恩情,补到了一个肥差捞了许多油水而已。
因此在回国后,他特地前来拜访曾国藩,而曾国藩也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他在外地连忙给家中儿子寄了封信,信上给收礼范围画了条红线:不超过二十金可以收,超过的就不收。
在收礼这件事上,曾国藩很显然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尺度,始终与“潜规则”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也同时维护着自己为官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