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大宋理科生:科举不易,上岸太难?无妨,弃文从理也能步入仕途( 三 )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国子监测绘系毕业
荫补是考虑到很多技术由家族代代传承,爹老了儿子学成,直接子承父业。
荐举则是通过推荐的方式,直接对技术圈子内某些名声在外,但尚在民间的相关行业专家授予官职。
成才道路很多条,几乎考虑到了所有的可能性和人才挖掘渠道。
二、培养与升迁
伎术官同样会升迁、退休、调动,尤其是需求量大的算学科目,人员流动速度不会慢。
虽然现存史料对相关人员选拔录取的频次和规模记载不详,但要当上数量常年以千计的伎数官肯定比考进士容易很多。
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伎术官的限制也不少。首先是升官难,《盤州文集》记载:
“(伎术官)并系十年无过犯,方许下磨勘。”
文官通常3年就可以获得提拔机会,武将则是5年,但作为伎术官兢兢业业10年才有一次升迁机会。
文章插图
所以即便进入了大宋王朝四大技术部门,大多数理科生终身也不过六品官、七品官,更高的品秩可望而不可及。
其次是自由受限制,理科生们一旦被录取就能在最繁华的都市开封安家落户,之后无批准不得离开。
甚至连私下与文武官员交往也不行。《宋会要缉稿》记载了当时的严格规定:
“令三人为一保,互相觉察,同保有犯,连坐之。”
王安石费尽心力最终失败的保甲法在北宋初年就对理科生实施了,其原因很可能是出于技术保密和稳定统治的需求。
除此之外伎术官工资也没正经科考出身的士大夫拿的高,那想转岗可以吗?
不行,《宋史》中明确提到技术人员只能专心搞技术,转岗没门,干政更加不可能:
“伎术官出职者,毋得任提点刑狱及知州军。”
这么算来是不是觉得伎术官的待遇实在不怎么样?但要知道县令通常也就七品,科举进士也不代表仕途就一定顺利。
理科生们被朝廷招募,或许他们的待遇比起高品秩的文官们不算什么,但却很可能是无数民众乃至落榜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那作为宋朝平民青年家庭条件有限,读书不多连伎术官也考不上还有其他出路吗?
办法是有的,就是很困难,宋朝四大理科部门能解决的问题大多都比较高大上。
更加基础的技术领域,例如金属冶炼、建筑业、手工业等,知识几乎都在工匠中代代流传,这才是古代技术的基石。
文章插图
不需要读书,甚至不用认字,拜师学艺,技艺高超就可能被朝廷看中选拔为伎术官。
当然靠这个门路吃公粮的,品秩基本都是八品、九品甚至于不入流,这已经不能算官员了,只能算小吏。
- 800多年前无名诗因《大宋宫词》走红,铁杆诗迷却表示:用错了
- 河东|大宋状元郎对敌, 连射三箭, 全歪了, 敌人却不敢笑, 转身就逃
- 宋朝|《细说宋朝》:黎东方,大宋,一个堪比大唐的盛世王朝
- 北宋名相吕端,被官员称为“糊涂虫”,但他的一个举动却救了大宋
- 苏轼|苏轼堪称文坛全才,而且风趣幽默,仕途中的不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 宋史165:王安石变法失败,忧愤而死,大宋强国梦化为泡影
- 开学前vs开学后,文科生vs理科生,看到体育生:罚跑操场五千
- 大宋王朝三大战略转折点:澶渊之盟、联金灭辽、端平入洛!
- 天罡|三男子找袁天罡算仕途, 得知都能成为大臣, 事后袁天罡却叹气了!
- 真实的方腊起义,耗尽了大宋王朝的国力,为亡国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