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宋朝之后,为什么所有朝代都不在河南建都了?( 二 )



宋朝|宋朝之后,为什么所有朝代都不在河南建都了?
文章插图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央政权对于江南粮食供应的依赖加大,洛阳的经济地位自然也不再。所以到了唐末宋初时,后来居上的开封就取代了洛阳。虽然说起“定都开封”,后人也常吐槽开封“无天险”。但当时的开封已是“四通八达之邦”,无可争议的经济重心。政治意义也更大:北宋年间,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经济政治版图都发生大变化,倘若依然定都洛阳,那北宋对山东乃至江南东南地区的统治,都将“良亦远而难治也”。
所以,虽然北宋“定都开封”这事儿,充满了很多槽点,但放在当时看,就是最优选择。
那为什么从明朝起,河南境内的开封洛阳这些“古都”,在“定都”这事儿上都“失宠”了呢?特别有发言权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明初定都南京,但对这个“都城”,朱元璋本人也并不满意,明初的“北京”开封以及“古都”洛阳,都曾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但当时的开封,已经“民生凋敝,水陆转运艰辛”,洛阳“非崤函终南之固”。也就是说,这几座“古都”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此时都已是大不同。
而对于当时的明朝,乃至后来的清王朝来说,国家的战略重心是在正北方,国都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北方的国防安全。所以无论开封还是洛阳,朱元璋虽然都动过心,却也只是动了下心。朱元璋生前真正心仪的“迁都对象”,是重建的西安,但这个“迁都意向”也随着太子朱标的去世而搁浅。“靖难成功”的明成祖朱棣,则是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也正是明朝“迁都北京”的过程,带出了河南省在明清年间“无法成为都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漕运。

宋朝|宋朝之后,为什么所有朝代都不在河南建都了?
文章插图
在古代有限的交通条件下,漕运的意义,远胜于今日的“高铁”。而历史悠久的河南省,更曾是古代中国漕运最发达的地段。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之前,历代的漕运线路,往往是东西方向,当时的河南就已是要冲。隋唐年间起,漕运开始变成“连通南北”,河南境内的运河水网,更是空前发达畅通。正是这便利的水利交通,托起了洛阳开封等城市的“古都”身份。
特别是唐宋年间,开封地位的扶摇直上,就是得益于运河的助推。隋朝时的开封,还只是个普通州县,但隋朝年间开凿的通济渠,变成了宋代中原运河的主动脉汴河,这条河连接黄河与淮河,巅峰期时每年仅运米就多达七百万石。“跨汴水”而建的开封,身份自然也“重量级”。另外还有五丈河、惠民河、金水河等河道,也都是从开封穿过,造就了开封“四水贯都”的独特景象。
如果说繁荣的都城,好比一个王朝的容貌,那么发达的水运网,就是这个王朝澎湃不息的血脉。大宋王朝留给后世的“富庶”景象,那记录于《清明上河图》的绚丽繁华,都是这发达的水运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