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包|详解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草包吗,秦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上)
长平之战是中古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没有之一,光投入战场的人数就高达近百万之众,算上双方后勤补给,几乎动员了两国全部的人力物力,是秦赵两国赌上国运的一场战争。众所周知,结果是秦国胜利,白起坑杀40万赵军,打断了赵国的脊梁。从此之后,山东六国再无力抵抗秦国,秦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文章插图
后世对于这场战争的失败多半归于赵王的昏庸,赵括的无能,还背上“纸上谈兵”的骂名上千年。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秦国胜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赵王为什么不用老将廉颇而非要换上年纪轻轻的赵括呢?让我们从战争始末谈起。事情要从上党高地说起,这块地是韩国的,秦军进攻,韩国无力抵挡,却也无法救援,韩国朝廷其实就是默认这块地给秦国了,可是当地的守将却不这样想,他们宁死不降秦,转而把这块战略要地送给了赵国。
文章插图
其实,赵国并不想接,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得罪秦国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赵国朝廷展开激烈的讨论,大臣赵豹说:“这是一种灾难,是韩国把祸水引到赵国,不能要。”赵王又问平原君赵胜,赵胜说:“这块地意义重大,是赵国西南最重要的屏障。”赵国朝廷最终选择接受。其实从当时的情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吞下上党高地固然会惹火上身,但这片战略要点如果被秦国控制,今后的战略主动权就将不在赵国的手里!秦国可以随时威胁赵国的边境安全,而且无论接与不接,秦赵之间必有一战,接了引火烧身,不接下场更惨,两者相害取其轻,不如接下,早做准备。
文章插图
公元前260年,秦国倾全国之兵四十万之众杀向了上党,这场世纪大战正式打响。秦军主将叫王龁,一路势如破竹拿下西上党,继而向长平进军。赵国这边派出的是老将廉颇,也带了四十万人倾国而出。廉颇位列战国四将之一,以防守著称,这时派上他是明智之举。上党地区多山地,易守难攻,廉颇迅速的选择了上党地区的长平作为防守迎击的主战场,凭借险要的地形布置了三条防线,分别是空仓岭防线、丹水防线和百里石防线,层层设防。秦军远途作战,物资无论是从老根据地关中平原调,还是从新消化的汉江平原调,粮草和兵力补给都比较困难,而长平作为赵国本土,后勤补给的优势要强于秦国。这一对峙,就是三年。
文章插图
如果单以战场论的话,谁也拿不下谁,可战争不止在战场上,更看后勤,秦国确实补给困难,但家底子后,赵国慢慢地发现,自己这边先耗不起了。战争,说到底是拼国力,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那时没有大炮,但也是日费千金。赵国的国力远远不如秦国,再这样耗下去,整个国家就垮掉了,所以,他必须“速胜”。很多史书,包括《史记》都写到是秦国用了反间计,造谣廉颇畏秦,秦国人都怕赵括为将,于是赵王中计,换上赵括。但赵国君臣不是傻子,关乎国运的战争怎么可能听信谣传,赵国输不起,必须慎之又慎,如果赵国和秦国的国力相当,任用廉颇没有问题,可现在血都快抽空了,不能任由廉颇耗下去了,不是廉颇的方式不对,只不过是不同量级的国家条件已经无法允许再进行如此的消耗战了,说到底,穷国就是打不过富国。
- 韩信取代赵括,能否改写长平之战?长平之败,不在名将而在庙堂
- 长平之战秦军60万,为何人口2亿的明朝,打满清凑十几万都难?
- 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为何还能够短暂中兴?
- 司马懿的儿子个个龙虎,为何诸葛亮的儿孙却是草包?
-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
-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惨重,白起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兵临邯郸灭了赵国?
- 翡翠A、B、C货鉴别实战大全,图文详解
- 长平之战,秦国为什么要死磕,这场战争对秦国有什么意义
- 子孙|司马懿子孙虎狼之才,诸葛亮子孙皆是草包,差在哪里?
- 为何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