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看起来是真君子的刘备,长大后却感觉越来越虚伪?
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越哭越稳'' , 我们对刘皇叔的第一印象 , 除了双臂过膝 , 大耳朵和双股剑 , 就是''爱哭''了 。 再加上我们国人经常把《三国演义》带入到真正的三国正史中 , 而刘备在演义中的大哭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 , 因此我们自小就给历史上的刘皇叔套上了仁义、爱民的光环 。
文章图片
再来看看刘备''大哭''的具体表现吧 。 正史上刘皇叔一共大哭了6次 , 分别是泣别田豫、髀肉复生、祭拜刘表、庞统战死、法正病逝和赐死刘封 。 这几次刘备的潸然泪下 , 除了第二次是在哀叹自己年事已高 , 韶华易逝 , 其余都是在为别人流泪 , 相比于奸诈的曹操和阴险的孙权 , 刘备显然更符合我们心中对于''仁君''的定义 。
文章图片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们不再单纯 , 升学 , 工作 , 进入社会 , 见到的人与事也越来越复杂 , 这时的我们 , 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待刘备的这些''仁义''举动 。
文章图片
例如刘备在哭田豫、庞统和法正的同时 , 也分别取得了幽州、荆州和巴蜀人才的信任;在祭拜刘表的时候 , 荆襄之地士族归心 , 百姓称道;痛哭刘封之时 , 与其说是为自己的养子伤心流泪 , 不如说是在痛惜被刘封间接害死的关羽和丢失的战略要地——荆州 。
文章图片
那么刘备真的是伪君子吗?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 相信我们能从下面几件事窥视一二 。
在夷陵之战后 , 刘备败退白帝城 , 在江北驻防的巴蜀才俊黄权被吴军隔断了归路 , 不得已降了曹魏 , 这时蜀中传出他的一家老小已经被刘备下狱的消息 , 黄权只是淡淡地说:不会的 。 果然 , 在手下建议将其家属满门抄斩之时 , 刘备叹了口气:是我对不起黄权啊!于是厚待了他的家人 。 后来黄权之子黄崇官至蜀汉尚书郎 , 于邓艾入绵竹时战死沙场 , 为国捐躯 。 如此的君臣相知 , 想必只有仁义之君才能做到 。
文章图片
把时间再往前推 , 当时的关羽北上攻取襄阳和樊城 , 没想到傅士仁和糜芳投降东吴 , 使自己腹背受敌 , 最终身首异处 。
而糜竺作为刘备起兵时期的肱股之臣 , 也作为叛将糜芳的兄长 , 自然是自惭形秽 , 于是就将自己绑了去见主公刘备 , 没想到刘皇叔在义弟战死 , 荆州丢失的情况下强忍悲愤 , 亲自为他松绑 , 并且直言相告:错不在你 。 对比一下被曹丕羞辱至死的于禁 , 和被孙权追到家里责骂的陆逊 , 糜竺可谓是得遇明主 。
文章图片
【为什么小时候看起来是真君子的刘备,长大后却感觉越来越虚伪?】如果以上两点仍不足以说明刘备的为人 , 那么在长坂坡时 , 前路茫茫 , 后有追兵 , 刘备不忍抛下数十万百姓独自逃生 , 每日仅仅前进数十里 , 与军民一起同甘共苦的行为 , 就足以说明他对得起自己大汉皇叔的身份 , 对得起自己逝去后的庙号''汉昭烈帝'' 。
文章图片
鲁迅先生曾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仁义而近伪'' , 可能小说中的刘备确实仁义到近乎迂腐和虚伪 , 但正史上的皇叔却更加有血有肉 , 除了仁义之风 , 他有抱负 , 有理想 , 能屈能伸 , 善于识人 , 即使在最落魄的时候 , 身边依然有一大批忠义之士相随 。
文章图片
或许刘备的种种仁义之举真的有作秀成分在其中 , 但我们不应忘记 , 在刘备数次拒领徐州和荆州之时 , 自己已经落魄到无尺寸容身之地;在他携民渡江准备''收买民心''之时 , 身后正有曹操的五千铁骑星夜追杀 。
文章图片
综合刘备的一生 , 我们可以说他虚伪 , 但像这样''伪''了一生之后 , 相信伪善也会成为真善 , 而行了一辈子''虚伪之事''的刘备 , 才是三国群雄中真正的君子 。
文章图片
- 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 而不是儿子
- 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 穷困潦倒的伊朗,为什么不愿像沙特那样,乖乖倒向西方呢?
- 庞统|蜀国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庞统临死前说句话,诸葛亮听后想归隐!
-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被刷屏,撒贝宁一举动让网友瞬间泪目
- 两块籽料要价100万,为什么和田玉价格差距这么大,原因在这里!
- 为什么吕后没对薄姬下手,是出于女人的同情,还是政治考虑
- 古人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呢?
- 武则天已经在感业寺为尼,为什么还能再度回宫,她是怎么回去的?
- 太监|诛杀安德海,丁宝桢为什么敢在慈禧太后头上动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