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宗|史上两度为帝、三让天下的奇人,从未真正掌权,儿子却是千古一帝

我们阅尽铅华 , 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
正所谓皇权之下无亲情 , 皇位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 , 以至于父子、兄弟之间因争位而互残的事件 , 在史书当中屡屡出现 。 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位奇人 , 视皇位为包袱 , 曾经三度将其让出 , 着实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 此人 , 便是唐睿宗李旦 。
嗣圣元年(684年) , 因不满母后的专政 , 登基才55天的中宗李显便被废黜 , 与韦皇后一起被远流到房州 。 中宗下台后 , 武则天考虑到称帝的时机不成熟 , 便将小儿子李旦扶上台 , 是为唐睿宗 。 李旦虽然登上帝位 , 但局面依然是"换汤不换药" , 朝政大权仍掌握在母后的手中 , 他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

睿宗|史上两度为帝、三让天下的奇人,从未真正掌权,儿子却是千古一帝
文章图片
不仅如此 , 当上皇帝之后的李旦 , 人身受到最大程度的限制 , 不仅不能随意出入宫廷 , 甚至在皇宫中也不能自由行动 , 一举一动全被母亲严密监控 , 俨然就是个"至尊囚徒"("政事决于太后 , 居睿宗于别殿 , 不得有所预 。 "见《资治通鉴·唐纪十九》) 。 皇帝做到这个份儿上 , 心理承受的压力之大 , 可想而知 。
睿宗上台后 , 武则天加紧篡位谋国的步伐 , 对于反对她的皇室成员、公卿百官 , 其处理手段都是简单一个字:杀!在这段时间 , 武则天对政敌的铲除一刻也没有停歇过 , 一大批皇室成员和贤臣名将都成了她的刀下之鬼 , 直杀得人头滚滚、天下钳口 , 才算是安心 。
天授元年(690年) , 武则天自认为大局已定 , 便授意佞臣傅游艺等人上书言符瑞 , 鼓吹变易国号 。 此后 , 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纷纷跟进 , 乃至天下僧尼、道士们也参与进来 , 众口一词地要求武则天"顺天应民"、登基建国 。 睿宗深知无力回天 , 索性顺水推舟 , 也加入劝进队伍中 , 请求让位并改姓武 。 此即睿宗第一次让位 。

睿宗|史上两度为帝、三让天下的奇人,从未真正掌权,儿子却是千古一帝
文章图片
睿宗|史上两度为帝、三让天下的奇人,从未真正掌权,儿子却是千古一帝】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余人 , 俱上表如游艺所请 , 皇帝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庚辰 , 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请 。 壬午 , 御则天数 , 赦天下 , 以唐为周 , 改元 。 乙酉 , 上尊号曰圣神皇帝 , 以皇帝为皇嗣 , 赐姓武氏 。 见《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
武则天称帝后 , 感觉儿子很识时务 , 便封他做皇嗣 , 预备百年之后依然会把皇位还给他 。 然而在执政的晚期 , 武则天却在辅臣狄仁杰、张柬之等人的劝说下 , 将废帝李显召回京师 , 有意重新立他为储君 。
李旦很清楚哥哥得到大部分朝臣的拥护 , 如果自己占据着储君之位不肯放手 , 恐怕将来会遭遇不测 。 于是在圣历元年(698年) , 李旦将储君之位让与李显 , 就此也让出了"准"皇帝的位子 。 此即睿宗第二次让位("戊子 , 庐陵王至神都…皇嗣固请逊位于庐陵王 , 太后许之 。 九月壬申 , 立庐陵王哲为皇太子 , 复名显 。 "见《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 。
神龙元年(705年) , 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 , 逼使武则天退位 , 并扶立太子李显为帝 。 李显复辟后 , 感激于弟弟李旦当年让位的"义举" , 便加封他为安国相王 , 又想立他为皇太弟 。 然而李旦深知韦皇后、安乐公主权力欲极重 , 根本容不得自己占据高位 , 于是便婉拒中宗好意 , 躲在家中静观时局 。

睿宗|史上两度为帝、三让天下的奇人,从未真正掌权,儿子却是千古一帝
文章图片
韦皇后、安乐公主在中宗朝干预朝政 , 公然卖官鬻爵、迫害异己 , 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 不仅如此 , 韦氏大权在握后 , 竟又做起女皇的美梦来 , 为此不惜联合女儿安乐公主毒死中宗 , 立幼儿李重茂为帝 , 自己垂帘听政 。 正当天下静待"武则天二号"产生之际 , 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即"千古一帝"唐玄宗)与姑妈太平公主联合发难 , 捕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 , 并扶立李旦重新登基 , 时在景云元年(710年) 。
睿宗第二次在位期间 , 妹妹太平公主把持朝政 , 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 。 李旦性格柔顺、优柔寡断 , 本来就不是个做皇帝的料 , 如今见妹妹与儿子势若水火 , 心中忧虑不已 , 索性在先天元年(712年)八月 , 借口彗星出现 , 将皇位让给李隆基 , 自称太上皇 。 此即睿宗第三次让位("壬辰 , 制传位于太子 , 太子上表固辞 。 八月 , 庚子 , 玄宗即位 , 尊睿宗为太上皇 。 "见《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