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现在的铝锭放在古代当银子用可以吗?有何依据?


货币|现在的铝锭放在古代当银子用可以吗?有何依据?
文章图片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作为各类金属里比较“年轻”的一款 , 虽然今天的铝制品 , 已是价格“亲民”的日用品 。 但放在1854年“铝锭”刚刚“还原成功”时 , 这种“新型金属”却有着“来自黏土的白银”的美誉 。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五十年里 , 当时欧洲各类活动颁发的最高奖杯 , 甚至欧美政要富豪的专属奢侈品 , 都常以“铝锭”为原材料来制作 。 可以说 , 在“电解铝”技术诞生前 , “一小块铝”就是堪比钻石黄金白银的存在 。
如果“名贵身份” , 尽管只有半个多世纪 , 却也叫许多“穿越爱好者”生出遐想:倘若“带点铝”穿越到中国古代去 , 那是不是就能拿着铝“当银子用” , 甚至过一把土豪瘾呢?这事儿 , 其实就要分开看:如果仅仅是拿铝锭当稀世珍宝 , 跑古代换一笔钱花 , 这肯定没问题 。 但如果想把铝直接“当钱花” , 像白银一样用作支付货币?那不管放在中国古代哪段历史里 , 都是严重不现实 。
因为一件“贵金属” , 想要成为通用的货币 , 仅仅“够贵”还不够 , 关键还要够普及 , 能够有足够的数量来流通 。 放在“铝”身上 , 哪怕是十九世纪末的“电解铝”技术 , 放在古代也是严重不现实 。 所以在古代 , “足量的铝”就是痴人说梦 。

货币|现在的铝锭放在古代当银子用可以吗?有何依据?
文章图片
而与铝“看上去很像”的白银 , 就更能说明这个道理 。 虽然我们在古装剧里 , 常见主人公拿着白银当钱花 。 但在真实历史上 , 白银真正成为“钱” , 也是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 唐宋元明都曾有“银禁” , 擅自拿白银当钱花就可能有牢狱之灾 , 号称“商品经济发达”的两宋 , 每年的白银收入最高也就八十万两 , 南宋经常是一二十万两 , 除了“给金大爷送岁币”外 , 基本就剩不下几个银子 。 南宋府库里“银无额”也是常事 , 当货币?更是不靠谱 。
直到明朝中期起 , 中国货物成了大航海时代的“宝货” , 每年汹涌卖出国门的铁锅、瓷器、丝绸、白糖、棉布等“中国制造” , 从欧亚各国“圈”来巨量的白银 。 中国民间市场上的白银 , 才逐渐流通起来 。 到明朝嘉靖年间时 , 民间交税已普遍用银 , 隆庆年间时明朝更宣布“凡买卖货物 , 值银一钱以上者 , 银钱兼使” 。 至此 , 一向“够贵”的白银 , 才凭着强大的流通量“上位”成功 , 成为古代中国的法定货币 。 而这时 , 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尾声了 。
而要放在两千年之久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 , 也正是因为“足量”这个要求 。 中国历朝历代充当“货币”角色的物件很多 。 但从秦汉至明清 , 一直长期稳定充当货币的贵金属 , 也就只有铜钱 。

货币|现在的铝锭放在古代当银子用可以吗?有何依据?
文章图片
但比起“电解铝”对于“铝身价”的改变来 , 在古代中国漫长的“铜钱发行史”上 , 另一个看上去非常冷门的“化学突破” , 却对古代中国货币经济的稳定 , 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炼锌技术 。
乍一看比较陌生的“炼锌技术” , 意义到底有多大?这就要说说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 , 一个共同的烦恼:铜料不够 。
中国的贵金属储量 , 自古就不富裕 , 不止是金银稀缺 , 作为铸造铜钱原料的铜料 , 也是历代都缺 。 所以从汉代起 , 古代中国就开始有铜禁政策 。 而后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 , 铜钱的需求越来越多 , “缺口”也就越来越大 , 唐代时民间买卖铜料和铸造铜器都一度是违法行为 , 甚至“超量”的铜钱还禁止带出州县 。 由于市场上铜太少 , 布匹绢帛也成了硬通货 。 白居易作品《卖炭翁》里 , 那系到牛头的“半匹红梢一丈绫” , 就是实实在在的钱 。
所以 , 如果想从现代带些东西去古代“直接当钱花” , 拉几车布都比“带铝锭”靠谱 。
而发展到不少“最牛历史教师”口中“经济空前繁荣”的南宋王朝 , 由于当年“宋金和议”时大笔一挥 , 把大批铜矿银矿产地割了出去 。 外加每年大笔贵金属“孝敬金大爷” , 银不够就得“铜来凑” 。 所以南宋“缺铜”也就缺到了家 , 北宋每年的铜钱铸造量尚有二百九十万贯 , 南宋每年却只有二十万贯 , 市场上需要的钱 , 也就是“铜钱不够继续用纸币凑” , 叫老百姓的生活加倍水深火热 , 以至于“千村万落 , 生理萧然” 。
货币|现在的铝锭放在古代当银子用可以吗?有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