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何不追封兄长孙坚,为东吴皇帝?

孙权为何不追封兄长孙坚,为东吴皇帝?】在编者看来 , 孙权此举算不上忘恩负义 , 反而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最妥当决定 。 编者为何要如此说呢?下面请听编者详细道来 。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孙权即位后尊其父孙坚为吴国武烈皇帝 , 尊其母吴氏为吴国太后{孙坚的皇后} 。 反而是让位于自己的兄长孙策 , 孙权只追封了长沙桓王 。

孙权为何不追封兄长孙坚,为东吴皇帝?
文章图片
对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做出了一番评价:孙氏之所以能割据江东 , 全靠孙策打下的基业 。 孙权没有追尊兄长为帝 , 只封兄长为王 , 封兄长的子嗣为吴侯{孙绍} , 实在是有些吝啬{文言文翻译了一下} 。 昔年孙策身死时 , 因其子孙绍年幼 , 孙策便选择 , 由其弟孙权继承江东基业 。 汉礼沿袭自周礼 , 而周礼明确规定 , 爵位应该由嫡长子来继承 。 换言之按照当时的礼法 , 孙绍的继承顺位应该是排在孙权前面的 。 为了防止大权旁落 , 孙策只好让成年的弟弟孙权继承爵位{江东基业} 。 这就是说孙权继承江东基业 , 合乎人情但不合礼法 。 随之孙策的长子孙绍 , 便会对孙权的王权构成威胁 。

孙权为何不追封兄长孙坚,为东吴皇帝?
文章图片
追尊自己的父亲为皇帝{孙坚} , 可以强调孙权继位的正统性 。 如果追封兄长为皇帝{孙策} , 不也是强调了孙绍继位的正统性了吗?一国不可以有二主 , 孙权必须利用追封一事 , 区分出自己与孙绍的君臣身份 。 换言之孙权不追封兄长孙策为帝 , 是防备着孙绍借皇帝子嗣之名作乱 , 威胁自己的统治 。 孙权封兄长孙策为王 , 封孙策的长子为侯 , 其实是将孙策的后裔 , 划成了皇位继承人的旁支 , 预防忠于孙策的旧部拥护孙绍 , 对自己构成威胁 。

孙权为何不追封兄长孙坚,为东吴皇帝?
文章图片
孙策真的很担心孙绍对自己构成威胁吗?咱们来看看孙策逼死的一个人 , 就能知道答案 , 此人便是陆逊 。 明面上陆逊是东吴后期的大都督 , 私下里陆逊还有另一层身份:孙绍的妹夫 。 吕蒙在世时 , 曾多次向孙权举荐陆逊 。 吕蒙死后 , 陆逊更是成为吴国 , 对抗蜀国、魏国的头号大将 , 在军中威望极高 。 经历多场战事 , 屡建奇功的陆逊 , 终于让孙权有所忌惮 。 因此随后孙权便夺回了陆逊掌握的兵权 , 让陆逊出任东吴丞相 。 到了三国形势趋于稳定的中后期 , 陆逊在孙权眼里失去了利用价值 , 剩下的只是对自己的威胁{孙绍的妹夫 , 在军中威望极高} 。

孙权为何不追封兄长孙坚,为东吴皇帝?
文章图片
作为江东世家大族 , 陆逊和其家族的姻亲 , 都身居要职 。 这就是说 , 作为先帝之子的孙绍 , 因为陆逊 , 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势力{陆逊家族的姻亲} 。 就在孙权十分忌惮陆逊时 , 陆逊还做了一件错事 。 陆逊勾结好友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 , 拥护太子孙登{孙权的子嗣} 。 这可就犯了孙权的忌讳:孙权还活着 , 陆逊就勾结党羽拥护太子孙登 , 你让孙权作何感想?这里不得不提到朱据 , 陆逊是孙绍的妹夫 , 而朱据又是孙绍的亲外甥{孙绍妹妹和朱治所生之子} 。 孙权会怎么想?孙权必定会认为 , 是孙绍在利用陆逊、朱据拥护孙登争权 , 让自己父子祸起萧墙 。

孙权为何不追封兄长孙坚,为东吴皇帝?
文章图片
因此孙权才会在逼死陆逊 , 废除孙登的太子之位后 , 改立幼子孙亮为东吴新的储君 。 换言之 , 这就是孙权在剪除侄子孙绍的党羽 。 孙权临终前为幼子孙亮 , 选择的托孤之臣是谁呢?是非江东本土士族出身的诸葛恪 。

孙权为何不追封兄长孙坚,为东吴皇帝?
文章图片
结束语:可以想象孙权追封兄长孙策为皇帝 , 就等于是给了孙绍皇子的身份 。 孙权在世时还能压制孙绍 。 等到孙权去世后 , 孙绍会不会利用陆逊、朱据夺走孙登的皇位呢?因此孙权才会只追尊孙策为长沙桓王 , 并剪除孙绍的党羽:除掉陆逊 。 后来孙绍病逝 , 其子孙奉承袭虞侯爵位 。 孙奉死后 , 孙绍的孙子孙皓又继承了虞侯爵位 。 不想后来的虞侯孙皓 , 竟然在东吴境内散播流言称:孙绍和孙奉理应是东吴皇帝 。

孙权为何不追封兄长孙坚,为东吴皇帝?
文章图片
正是因为这则流言 , 孙皓才被当时在位的东吴皇帝降诏诛杀 。 由此可见孙权只追尊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 , 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 从虞侯爵位传承三代来看 , 孙权还是善待了孙策的后人 。 如果不是孙皓散播流言 , 说不定虞侯爵位还将在孙策一脉长期传承 , 直至与东吴国柞共同消亡 。 只是可怜了 , 为东吴屡立战功的陆逊 , 他却因卷入皇帝与储君的争权风波 , 被孙策逼死 。 {陆逊娶的孙绍妹妹是改嫁 , 孙氏:先嫁顾邵 , 后改嫁陆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