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揭秘:东吴君主孙权为何逼死-陆逊

庐江|揭秘:东吴君主孙权为何逼死-陆逊】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 。 他智勇兼备 , 武能安邦 , 文能治国 , 并且品质高尚 。 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 , 本名陆议 , 字伯言 ,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 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 , 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 。 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 , 地位渐至隆崇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 陆逊参与袭取荆州 。 蜀章武二年(222年) , 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 , 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 。 吴黄武七年(228年) , 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 黄龙元年(229年) , 孙权称帝后 , 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 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 , 领武昌事 。 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 , 次年去世 , 终年六十三岁 , 追谥"昭" 。

庐江|揭秘:东吴君主孙权为何逼死-陆逊
文章图片
江东陆氏 , "世江东大族"在江东有着重大的影响 , 在东汉末期 , 处于家族族长地位的应该是陆逊的从祖陆康 。 陆康时任庐江太守 , 很有政绩 , 陆逊因为少孤 , 得到了陆康的照顾 , 所以陆逊"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 这时的陆氏仍然是强盛的 。 不过 , 在东汉末期的军事斗争中 , 陆康与袁术结怨 , 袁术派遣孙坚的长子孙策攻打陆康 , 城破 , 陆康不久也病逝了 。 陆氏"宗族百余人 , 遭离饥厄 , 死者将半" 。 本来兴旺的陆氏 , 因此战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 而此时的陆逊 , 在战前已被陆康派潜回了家乡吴郡 , "康遣逊及亲戚还吴" , 并且 , "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 , 为之纲纪门户" 。 庐江之战发生于公元194年 , 陆逊此时也不过十余岁 , 而能够得以为陆康纲纪门户 , 可见陆逊的才能是很出众的 , 亦可以说明回到吴郡的陆康这一支的成员中人才不多 。
陆康这一支受庐江之难 , 损失惨重 , 但陆氏宗族本是吴郡吴人 , 根基部分并未被摧毁 , 是陆氏整个宗族势力仍然强大的原因 。 不过 , 在封建的家族制下 , 虽然陆康这一支受到了巨大的损害 , 但无疑仍然是陆氏的领袖 。 回到吴郡的陆氏成员中 , 陆绩与陆逊是同样主要的人物 。 陆绩是陆康的少子 , 在封建家族长下 , 有着陆氏嫡宗的身份 , 所以虽然陆绩年幼 , 却当之无愧地是陆氏宗族的代表者 。 而陆逊因为父亲去世得早 , 并没有大的家庭背景 , 在家族地位上 , 是不能和陆绩相提并论的 。 在辈分上 , 陆绩是陆逊的叔父 , 这两层的关系 , 导致在陆氏宗族内部 , 陆绩的地位要远高于陆逊 , 陆逊只能居于陆绩之下 , 而这一状况也是被江东人士所认可的 。 《三国志》记载:"孙策在吴 , 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 , 共论四海未泰 , 须当用武治而平之 , 绩年少末坐 , 遥大声言曰:'昔管夷吾相齐桓公 , 九合诸侯 , 一匡天下 , 不用兵车 。 孔子曰:"远人不服 , 则修文德以来之 。 "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 , 而惟尚武 , 绩虽童蒙 , 窃所未安也 。 '昭等异焉 。 "可见 , 陆绩虽然年纪小 , 但是能够参与到孙策的会议中 , 说明了陆氏在江东的地位高 , 亦可说明 , 陆绩是陆氏的代表人物 , 且被孙策所承认 。 从陆绩的言语又可知 , 陆绩是不亲和孙氏的 。 由于孙策对庐江的攻打 , 导致了陆康的死亡 , 作为陆康少子的陆绩仇恨孙氏是很正常的 。 不过 , 陆氏和孙氏的关系很微妙 , "孙坚与同郡大族陆氏 , 如前所述 , 无嫌隙亦少瓜葛" 。

庐江|揭秘:东吴君主孙权为何逼死-陆逊
文章图片
二者的结怨只是因为孙策对庐江的攻打 , 但当时的孙策也是听命于袁术 , 所以在道理上 , 二者的仇恨有缓和的空间 , 刚刚占有江东的孙氏迫切的需要大族的支持 , 而陆氏宗族谋求发展自然也需要与孙氏联合 , 孙陆之间有着互相合作的需要 , 这是孙策请陆绩参加会议的原因 。 但是 , 陆绩对孙氏的仇恨 , 导致孙陆的联合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 , 不可能十分融洽 , 这对双方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
孙权将陆绩贬出外郡 , 其实是场阴谋 , 否则孙权不会将直到了十余年的陆氏宗族领袖陆绩轻易地贬出去 , 这是为陆逊的发展扫平道路 , 陆逊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在都内的陆氏宗族的代表 。 而孙氏与陆逊的联姻 , 更是能够加深孙陆两方面的联合的程度 , 这对孙陆两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 。 由此亦可知 , 孙权也是非常想加深与陆氏的合作的 。 从中可见 , 虽然此时的江东大族并未得到孙权的重用 , 但是孙权已经很重视与江东大族的联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