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西汉最知名侠客的传奇、悲怆人生

司马迁写《史记》不仅仅是在叙述历史 , 同时也含蓄、隐晦地表述了自己的历史哲学观——其实知名史家都是如此 , 不过在司马迁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 在对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上 , 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哲学观点大体趋同 , 但是在对于“游侠”上 , 二人观点截然不同 。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开篇首句就列举了韩非的名言“儒以文乱法 , 而侠以武犯禁”(韩非认为文人侠士都不是国家治理的凭借 , 甚至是乱源) , 然后列举了季次、原宪等品德高尚的大儒被尊崇的情形对韩非“儒以文乱法”进行否定 , 紧接着话锋一转 , 指出“今游侠 ,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 然其言必信 , 其行必果 , 已诺必诚 , 不爱其躯 , 赴士之厄困 , 既已存亡死生矣 , 而不矜其能 。 羞伐其德 。 盖亦有足多者焉”否定了韩非“侠以武犯禁“ 。
司马迁认为“游侠”不同于“豪强” , 他们重诺守信、言必信行必果、轻生取义 , 具有很高尚的品质 , 而班固对游侠持完全不同的观点 , 认为游侠是社会的乱源 , 死有余辜 。 班固在其《汉书?游侠传》中 , 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游侠的厌恶 。
司马迁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证明 , 司马迁所持的观点非常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 也完全符合历史审美情趣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司马迁确实比班固“高明“不少 。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没有列举他倍加赞誉的历史过往游侠 , 他对此也专门做了说明 , 其原因在于儒家及墨家均反对游侠(不要说法家了) , 故而过往文墨对游侠极少有记载 。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叙事了朱家、田仲、王公、剧孟、王孟、郭解等西汉几位游侠 , 本文的主角是郭解——西汉最知名的侠客 。
《游侠列传》中 , 郭解毫无疑问是主角 , 司马迁对他的叙事也可谓不惜笔墨 。
郭解也非泛泛之辈 , 其外祖母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相士”许负 , 西汉时期 , 上至帝王如刘邦及王公贵族 , 下至普通百姓 , 无不对许负推崇备至 , 更是以能得到其“指点迷津”为荣 , 而其无有不准者 。
郭解父亲因为性格张扬、行事乖张被汉文帝杀死 。
郭解其貌不扬、短小精悍、不饮酒——似乎都不是大侠的“标配” , 却是司马迁心目中的侠之大者 。
郭解年少时 , 估计是因为遗传原因 , 性格也非常乖张、阴险狡诈、睚眦必报 , 杀人放火、掘人祖坟什么坏事情都干尽了 。 但是 , 为朋友也是两肋插刀 , 非常仗义 。 郭解命好 , 在危急时总能脱身或者遇到大赦 , 故而青少年时安然无恙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郭解意识到了少年时的严重问题 , 逐渐洗心革面 , 不仅随时检点、反省自己的行为 , 而且以德报怨 , 只求付出、不图回报 , 几乎从来也不会再去怨恨任何人 。 这些确实已是道德高尚的长者的风范了 。 但是 , 好莫名杀人的“天性”始终伴随着自己 , 致使不少人见到他都避道而行 。 那时的郭解 , 其人性极为复杂 。
不管怎样 , 郭解在年轻人中很有分量 , 有着不少拥趸 。 甚至不少年轻人在背地里也为他“报仇” , 并且不让他知道 。
一次 , 郭解姐姐的儿子同人赌酒 , 外甥依仗郭解的势力 , 在对方认输不能再喝的情形下依然灌酒 , 那人忍无可忍 , 突然拔刀将其杀死 , 后逃离 。
郭解姐姐知道这件事后 , 故意传话给郭解:
“凭我弟弟的实力 , 外甥被人杀了 , 结果连凶手都抓不到!”
且故意将儿子尸体抛弃在路边不下葬 , 以此来羞辱郭解 。
司马迁笔下西汉最知名侠客的传奇、悲怆人生】郭解马上发出“江湖追杀令” , 凶手知道无路可逃 , 主动到找到郭解“投案” , 并将事情的原由告诉了郭解 , 郭解听后说到:
“看来是我外甥无理 , 他该死 , 你没有错 。 ”
遂放了“凶手” , 亲自掩埋了自己的外甥 。

司马迁笔下西汉最知名侠客的传奇、悲怆人生
文章图片
《汉武大帝》中郭解形象
如前文所叙 , 在自己的家乡 , 人们看到郭解就会避道而行(郭解认为这是大家对他的尊重) 。 一次 , 突然出现一个不仅不回避 , 而且还“刻意不回避”的人 。 郭解很好奇 , 派人打听那人姓名 。 门客中有人说到:
“何不直接杀之!”
“乡里乡亲的 , 我不被所有人尊重 , 说明我还有很多问题 , 应该反省的是我 , 关人家什么事呢?我打听他的姓名不是要杀他 , 而是要感谢他 。 ”
得知那人姓名后 , 郭解告诉地方官 , 这个人我很关心 , 轮到他服劳役时 , 都给他免除了 。 之后 , 这人从来没有服过役 。 此人也常好奇 , 经打听后知道了个中原委 , 于是主动找到郭解“负荆请罪” , 事情传出后 , 郭解的声誉更隆 , 年轻人更是争着效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