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红楼梦 宝钗 黛玉 王熙凤 贾宝玉 晴雯
文章图片
【一】
偏激之语里常有变形的真理 。
比如宝玉有名言曰 ,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 , 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 我见到女儿 , 我便清爽 , 我见了男子 , 便觉浊臭逼人 。 又说 , 女孩儿未出嫁 , 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 , 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 , 虽是颗珠子 , 却没有光彩宝色 , 是颗死珠了;再老了 , 更变得不是珠子 , 竟是鱼眼睛了 。
合起来就是 , 女人比男人好 , 年轻姑娘比老妇人好 。 贾宝玉这话不厚道 , 但看《红楼梦》里男人确实都很讨厌 , 未出嫁的少女灵秀如水 , 已婚女子怎么着都沾染了些世故 , 再到王夫人、邢夫人这一干人等 , 更是枯索无趣 。 就算薛姨妈生动一点 , 也不复有珠玉之光 。
唯有贾母是个例外 , 虽然她大多数时候是个慈祥的“老祖宗” , 偶尔闪现位高权重者的凌厉 , 但曹公却于字缝里 , 描画出她超越年龄与身份的灵性 。 年过七旬 , 她依然有着不同于王夫人、邢夫人等人的鲜活 。
文章图片
电视剧《红楼梦》87版剧照-贾母
最典型的就是那回湘云、宝玉等人跑到芦雪庵烤鹿肉赏梅联诗 , 贾母忽然带着五六个小丫鬟 , 围了大斗篷 , 带着灰鼠暖兜 , 坐着小竹轿 , 打着青绸油伞 , 瞒着王夫人和凤姐 , 欣然前来 。
她的到来给这些年轻人增添少许紧张感 , 但并不违和 , 只因贾母与他们同样能够体味这良辰美景 , 一道饮酒赏梅 。 远远地看见宝琴和丫鬟抱着瓶梅花在山坡上等着 , 众人都说 , 难怪找不到她们 , 只有贾母说 , 画上也没有这样的景致 。 她竟然比那些年轻人 , 更能跳出现实 , 用审美的眼光 , 来打量这一切 。
她太不像个老人了 , 在张爱玲笔下 , 人上了点年纪 , 就会变成生活的旁观者 , 像高更名画《永远不再》里的那个女人 , 不过三十多岁 , 爱过 , 却已经是永远不再 , 只能“向帘儿底下 , 听人笑语”了 。 对于老人 , 最浪漫的想象也不过是“有人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 那也是一种单方面的高尚之爱 , 已经“睡眼昏沉”“在炉火边打盹”的女人 , 是无法接收的 。
贾母则不同 , 活在年轻人中间 , 她的声气也许已经颤颤巍巍 , 看东西需要戴上老花眼镜 , 她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老废物 , 但是 , 她仍然和那些年轻人一样 , 醉心于生活 。
文章图片
电视剧《红楼梦》87版剧照
【二】
书中五十三回里 , 说到一种名叫“慧纹”的珍品 。
“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 , 名唤慧娘……他原精于书画 , 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 , 并非市卖之物 。 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 , 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 , 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 , 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偏这慧娘命夭 , 十八岁便死了……凡所有之家 , 纵有一两件 , 皆珍藏不用 。 ”
看这描述就知道是罕物 , 难怪其他人家珍藏不用 , 贾母也有那么一副 , 共十六扇 , 虽然爱若珍宝 , 元宵节却会拿出来高高兴兴地摆在酒席上 , 正是松浦弥太郎倡导的“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
她喜欢各种工艺品 , 第七十二回里写到 , “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 , 因老太太爱 , 就即刻拿过来摆着了” 。 对于屋舍布置更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敏感 , 带刘姥姥游大观园 , 见潇湘馆的窗纱颜色旧了 , 立即说:“这个纱新糊上好看 , 过了后来就不翠了 。 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 , 这竹子已是绿的 , 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 。 ”
她帮黛玉更换成银红色的“软烟罗” , 茜纱薄如蝉翼 , 映着参差竹影 , 凝眸的一瞬 , 必能平添几缕诗情 。
简约风贾母也来得 , 她对宝钗雪洞般的房间不以为然 , 主动要求帮忙布置:“我最会收拾屋子的 , 如今老了 , 没有这些闲心了 。 他们姊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 , 只怕俗气 , 有好东西也摆坏了 。 我看他们还不俗 。 如今让我替你收拾 , 包管又大方又素净 。 ”
文章图片
电视剧《红楼梦》87版剧照
“不俗”这个词好 , 比“雅”好 。 窃以为 , 这两个词并不是近义词 , 相对于“不俗” , “雅”这个词略为“俗”了一点 。
稿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9426.html
标题:红楼梦|被塑造的女人:贾母为什么没有活成“鱼眼睛”?